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在線計算)
前沿拓展: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其實,我們常說的勞務費通常是指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有所不同。
在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會涉及到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
51個稅表示,如果僅取得勞務報酬無工資薪金所得,那么在匯算清繳時大概率是可以退稅的。
情形一:僅取得勞務報酬無工資薪金所得
【案例】小張2020年只有勞務報酬收入,每月從某公司取得勞務報酬收入6000元。
1. 預扣預繳
適用20%的預扣率后預繳個稅960元,全年預繳:6000×(1-20%)×20%×12=11520元。
2. 年度匯算
全年取得勞務報酬72000元,減除6萬元費用(假設無其他扣除)后,適用3%的綜合所得稅率,全年應納稅款:(6000×12-60000)×3%=360元。
因此,在2020年度匯算清繳時期,小張可申請退稅11520-360=11160元。
情形二:既有工資薪金所得,又取得勞務報酬
【案例】小王2020年取得工資收入4萬元,勞務報酬1萬元,稿酬0.5萬元,特許權使用費0.5萬元。
1. 預扣預繳
全年個人繳付“三險一金”6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150元。
2. 年度匯算
小王年收入額為:4+1×(1-20%)+0.5×(1-20%)×70%+0.5×(1-20%)=5.48萬元
由于小王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在2020年度匯算清繳時,預繳的15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51個稅管家提醒,如有多項收入來源,在預扣預繳和匯算清繳時涉及內容會較為復雜,建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推薦使用“個稅精靈”計算器進行勞務報酬等綜合所得的測算。
個稅法迎第七次大修
起征點調至每年6萬元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據了解,此次個稅法大修,變革巨大,除個稅起征點提高外,還有這些變化: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另外,為堵塞稅收漏洞,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擬首次增加反個人所得稅管理條款,針對個人不按**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個人所得稅管理地個人所得稅管理、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個人所得稅管理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01
誰受益最大?
據業內人士介紹,月收入5000-12500元的中等收入群體獲益最大。
一方面,起征點提高,這部分群體繳納個稅的平均稅率下降幅度最大;另一方面,該群體的月收入增長率最高。
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群體,在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時,對應的平均稅率下降為0.8%,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1.8%。
月收入在8000~12500元的這部分群體,在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對應的平均稅率分別下降為4.4%;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2.7%。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面二維碼
算算個稅起征點提高后
你每月能省多少錢
此計算器是將個稅免征標準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前提是: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不變最終實施以官方為準
02
房貸利息等4項可扣除
3500元的個稅起征點設定于2011年。從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出臺至今,個稅起征點經歷了3次調整,從1980年的800元,調整為2006年的1600元、2008年的2000元,再到2011年的3500元,并一直實施至今。
2018年**工作報告指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部長劉昆在做草案說明時表示,個人所得稅是目前我國僅次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在籌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按照“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要求,結合當前征管能力和配套條件等實際情況,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型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
草案在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明確現行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執行的同時,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
劉昆表示,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于稅制公平。
考慮到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標準等比較復雜,難以在法律中直接規定,草案規定,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
附說明全文
關于《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部長 劉昆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國務院委托,現對《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作說明。
個人所得稅是目前我國僅次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在籌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務院高度重視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要深化稅收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在2018年**工作報告中提出,改革個人所得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起草了《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送審稿)》。草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說明如下:
一、修改的總體思路
這次修改個人所得稅法,旨在落實****、國務院關于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決策部署,依法保障個人所得稅改革順利實施。修改工作堅持突出重點,對現行個人所得稅法不適應改革需要的內容進行修改,補充、完善保障改革實施所需內容。對其他內容,原則上不作修改。
二、修改的主要內容
(一)完善有關納稅人的規定。
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了兩類納稅人:一是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二是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境內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從國際慣例看,一般將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類,兩類納稅人在納稅義務和征稅方式上均有所區別。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兩類納稅人實質上是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但沒有明確作出概念上的分類。為適應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兩類納稅人在征稅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便于稅法和有關稅收協定的貫徹執行,草案借鑒國際慣例,明確引入了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概念,并將在**境內居住的時間這一判定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標準,由現行的是否滿1年調整為是否滿183天,以更好地行使稅收管轄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第一條)
(二)對部分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征稅。
現行個人所得稅法采用分類征稅方式,將應稅所得分為11類,實行不同征稅辦法。按照“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要求,結合當前征管能力和配套條件等實際情況,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居民個人按年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同時,適當簡并應稅所得分類,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調整為“經營所得”,不再保留“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該項所得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并入綜合所得或者經營所得。對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類征稅方式,按照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第二條)
(三)優化調整稅率結構。
一是綜合所得稅率。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并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第三條、第十六條)
二是經營所得稅率。以現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為基礎,保持5%至35%的5級稅率不變,適當調整各檔稅率的級距,其中最**稅率級距下限從10萬元提高至50萬元。(第三條、第十七條)
(四)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
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月,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草案將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并體現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標準并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該標準對于在**境內無住所而在**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和在**境內有住所而在**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統一適用,不再保留專門的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月)。(第五條)
(五)設立專項附加扣除。
草案在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明確現行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執行的同時,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于稅制公平。(第五條)
(六)增加反個人所得稅管理條款。
目前,個人運用各種手段逃避個人所得稅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堵塞稅收漏洞,維護國家稅收權益,草案參照企業所得稅法有關反個人所得稅管理規定,針對個人不按**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個人所得稅管理地個人所得稅管理、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個人所得稅管理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規定稅務機關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第六條)
此外,為保障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順利實施,草案還明確了非居民個人征稅辦法,并進一步健全了與個人所得稅改革相適應的稅收征管制度。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和以上說明是否妥當,請審議。
———-END———-
拓展知識: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百度App搜索【個稅計算器】,在查詢頁中的“個稅計算器”中輸入你所需信息,點擊開始計算即可。
1.輸入個稅計算器,點擊搜索。
2.輸入計算城市、稅前月薪、五險一金、專項附加。
3.點擊開始計算。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2646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