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分錄(退回多交企業所得稅分錄)
前沿拓展:
企業所得稅分錄
補交企業所得稅會計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prior period adjustments是對以前年度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誤的更正。這種錯誤包括計算錯誤、會計分錄差錯以及漏記事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應在留存收益表(或股東權益表)中予以報告,以稅后凈影響額列示。對于報表期間之前發生的事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將改變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調整后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本科目結轉后應無余額。
對于企業來說,**是最基本的追求,畢竟投資者不是慈善家!
當然,企業在不**之前,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只有當企業真正實現盈利之后,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注意這里說的只是企業所得稅而不是其他稅種。
企業實現盈利之后,同樣需要通過會計分錄,歸集企業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應該怎么寫?
企業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需要分為兩種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1、計提時,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這里需要注意,企業在月度或季度計提所得稅費用時,按照會計的規則計算即可。也就是,企業在或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可以忽略“稅會”差異。
2、企業實際繳納所得稅費用時,借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貸記“銀行存款”。
當然,企業的業務如果涉及遞延所得稅,需要登記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遞延所得稅和匯繳清算時的處理有所不同,我們需要進行分辨。
還有一點,“所得稅費用”科目屬于損益類科目,在月結的時候,需要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舉例說明:
虎說財稅公司在2022年3月實現利潤66000,沒有其他需要調整的項目。虎說財稅公司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25%。
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16500(66000*25%=165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6500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6500(16500-16500=0)
貸:銀行存款 16500
月底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16500
貸:所得稅費用 16500(16500-16500=0)
當然,這只是所有會計處理當中的一小部分。企業在實際進行會計處理時,需要面臨的情況要復雜的。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所得稅費用”科目的處理。
不過,會計分錄即使再復雜,我們只要理解了會計分錄表示的實際意義,會計分錄本身其實真的不難!
匯算清繳時,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應該如何處理?
在進行匯繳清算時,需要補繳所得稅時不時通過“所得稅費用”科目進行處理,而是需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會計處理。
具體來說,匯算清繳時企業需要補交的所得稅,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當然,“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可以當然就是“所得稅費用”的替代品。我們不必過多的執念于具體的會計分錄,而是需要具備透過會計分錄,看清背后實際業務的能力。
不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只是過渡科目,最終“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同樣需要通過“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進行結轉。
比方說,虎說財稅公司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發現需要補繳所得稅88000。會計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88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88000
拓展知識:
企業所得稅分錄
企業所得稅先計提后繳納。
1、計提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上繳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拓展資料
一,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二,根據2017年2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于修改的決定》修正,在中華****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其他組織。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屬于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三,企業所得稅采取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和居民管轄權相結合的雙管轄權,把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納稅義務。
1.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境內的企業。
2.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境內,但在**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境內所得的企業。
四,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與原稅法相比,新稅法在很多方面有突出的變化。國家**所得稅管理司有關負責人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長遠來看,新稅法對內、外資企業會產生六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一是使內、外資企業站在公平的競爭起跑線上。新稅法從稅法、稅率、稅前扣除、稅收優惠和征收管理等五個方面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各類企業的所得稅待遇一致,使內、外資企業在公平的稅收制度環境下平等競爭。
二是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新稅法采用法人所得稅制的基本模式,對企業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實行匯總納稅,這就使得同一法人實體內部的收入和成本費用在匯總后計算所得,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新稅法采用25%的法定稅率,在國際上處于適中偏低的水平,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提高稅后盈余,從而增加投資動力。新稅法提高了內資企業在工資薪金、捐贈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方面的扣除比例,同時在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方面不再強調單位價值量和殘值比例的最低限,有利于企業的成本、費用得到及時、足額補償,有利于擴大企業的再生產能力。
企業所得稅分錄
企業所得稅結轉分錄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賬結法下:
1、計算應納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結轉所得稅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費用
3、繳納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第二種,表結法下:
1、預提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繳納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年末結轉所得稅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企業所得稅分錄
正確分錄:
計提所得稅:
借:所得稅36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600
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3600
貸:所得稅3600
借:本年利潤164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6400
企業所得稅分錄
計提企業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月未結轉損益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2646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