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退稅(企業退稅一般多久能退下來)
前沿拓展:
企業退稅
根據《** 國家**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的通知》:
一、自2002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產的集成電路產品(含單晶硅片),按17%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于擴大再生產和研究開發集成電路產品。
二、對生產線寬小于0.8微米(含)集成電路產品的生產企業,經認定后,從2002年開始,自獲利年度起實行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政策,即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按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已經享受自獲利年度起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政策的外資企業,不再重復執行本條規定。
按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可以享受自獲利年度起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外商投資企業,如果2002年(不含)之前實際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政策期滿的,不再重復執行“兩免”政策,從2002年起執行企業所得稅“三減半”的政策。
如果2002年(不含)之前實際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政策未滿兩年的,繼續執行剩余的免稅期限及“三減半”的政策。
按照**、國家**《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94)財稅字第001號〕的規定,執行自投產年度起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內資企業,改按執行自獲利年度起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政策。
如果2002年(不含)之前已經獲利并自獲利年度起實際享受了企業所得稅“兩免”政策期滿的,不再重復執行“兩免”政策,從2002年起執行企業所得稅“三減半”的政策。
如果2002年(不含)之前已經獲利并自獲利年度起實際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政策未滿兩年的,繼續執行剩余的免稅期限及“三減半”的政策。
投資額超過80億元**幣或集成電路線寬小于0.25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繼續按**、國家**、海關總署《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25號)執行。
擴展資料:
根據《** 國家**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的通知》:
三、自2002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對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封裝企業的投資者,以其取得的繳納企業所得稅后的利潤,直接投資于本企業增加注冊資本,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封裝企業、經營期不少于5年的。
按40%的比例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再投資不滿5年撤出該項投資的,追繳已退的企業所得稅稅款。自2002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對國內外經濟組織作為投資者,以其在境內取得的繳納企業所得稅后的利潤。
作為資本投資于西部地區開辦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封裝企業或軟件產品生產企業,經營期不少于5年的,按80%的比例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再投資不滿5年撤出該項投資的,追繳已退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西部地區的范圍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2001〕73號)執行,即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寧夏**自治區。
青海省、新疆**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內蒙古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邊**族自治州,比照西部地區執行上述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6月7日,**、**發布《關于擴大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行業范圍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指出,為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將《** **關于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的公告》第二條規定的制造業等行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的政策范圍,擴大至“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下稱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下同)。
符合條件的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企業可自7月起申請退稅
事實上就在上周,5月31日,國務院發布《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就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
具體而言,即在已出臺的制造業等行業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全額退還基礎上,研究將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企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范圍,預計新增留抵退稅1420億元。
此次《公告》明確提出,將留抵退稅政策擴圍至批發零售業等行業,并強調符合條件的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企業,可以自今年7月納稅申報期起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和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
同時,《公告》還明確了已出臺的制造業等行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企業,是指從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對應業務相應發生的增值稅銷售額占全部增值稅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的納稅人。
《公告》要求,上述銷售額比重根據納稅人申請退稅前連續12個月的銷售額計算確定;申請退稅前經營期不滿12個月但滿3個月的,按照實際經營期的銷售額計算確定。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接受《每日經濟**》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增值稅留抵退稅分為兩種,即增量留抵退稅和存量留抵退稅。對許多企業來說,經過若干年結轉,存量留抵退稅的金額遠大于增量留抵退稅的金額。過去多年來,增值稅均未實行過存量留抵退稅,絕大多數是增量留抵退稅,此次不僅退還增量留底稅額,還把存量留抵稅額返還給企業,可以緩解企業**的財務困境。
李旭紅認為,此次新增的7個行業與民生息息相關,人員流動密集,在**肺炎**常態化防控之下,這些行業確實比較困難,給予其存量留抵退稅,顯著解決了企業的現金流問題。
問及留抵退稅政策擴圍將對批發零售業等行業發揮怎樣的作用時,李旭紅對《每日經濟**》記者表示,批發零售業等行業涉及面廣,預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產生全面的帶動效應,對于企業紓困會發揮重要作用。
后期留抵退稅給地方帶來的財政壓力會降低
國務院上周發布的《措施》指出,要抓緊辦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留抵退稅并加大幫扶力度,在納稅人自愿申請的基礎上,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還存量留抵稅額;今年出臺的各項留抵退稅政策新增退稅總額達到約1.64萬億元。
日前,**部長助理歐文漢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會同有關部門全面落實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不斷加快退稅實施進度,強化退稅資金保障,確保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及時享受退稅政策紅利,真金白銀幫助企業減負紓困,政策執行效果顯著。
稅務部門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5月31日,已退還留抵稅額約1.34萬億元。
今年全國增值稅留抵退稅的規模預計達1.64萬億,雖然有**轉移支付作為支撐,但如此大規模退稅未來會不會給地方財政造成壓力?
對此,李旭紅對《每日經濟**》記者表示,各地集中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從短期看,對地方財政收入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但從長期看,后期留抵退稅造成財政壓力會降低,甚至會成為未來年度財政收入增加的因素。
“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李旭紅強調,各級**通過主動減收,為企業增加現金流,換得企業等市場主體回旋余地,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為對沖經濟下行提供重要支撐。市場有活力,財政收支矛盾就會緩解。通過宏觀政策及時為市場主體紓難解困,不但保障了市場主體發展的可持續性,維持了**經濟的基本面及韌勁,同時為具備成長能力的行業和企業,帶來了資金的支持以及快速發展的空間,為**經濟帶來增量。
“同時,此次一攬子穩經濟政策中已經充分考慮到了財政資金的統籌安排,特別提到結合留抵退稅、項目建設等需要做好資金調度、加強庫款保障,確保有關工作順利推進,有助于緩解一些財政實力較弱地區的資金壓力。”李旭紅說。
每日經濟**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2246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