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類(行業分類代碼)
前沿拓展:
行業分類
行業分類
是指從事國民經濟中同性質的生產或其他經濟社會的經營單位或者個體的組織結構體系的詳細劃分,如林業,汽車業,銀行業等。行業分類可以解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職業分類
社會分工是職業分類的依據。在分工體系的每一個環節上,勞動對象、勞動工具以及勞動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各種職業之間的區別。
具體分類如下:
保險業、采礦、能源、餐飲、賓館、電訊業、房地產、服務、服裝業、公益組織、廣告業、航空航天、化學、健康、保健、建筑業、教育、培訓、計算機、金屬冶煉、警察、消防、軍人、會計、美容、媒體、出版、木材、造紙、零售、批發、農業、旅游業、司法、律師、司機、體育運動、學術研究、演藝、醫療服務、藝術、設計、銀行、金融、因特網、音樂舞蹈、郵政快遞、運輸業、**機關、機械制造、咨詢。
實習記者:王月竹
麥可思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22年**本科生就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IT行業仍然受到畢業生青睞,是應屆本科生第二大就業領域,但行業月收入增長放緩,優勢已經縮小。
數據顯示,近五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一直是吸納應屆本科生的第二大行業類,其中主要行業為互聯網相關行業(包含軟件開發業、數據處理、互聯網運營、網絡搜索引擎等領域,以下統稱為“互聯網行業”),進入該行業工作的2021屆本科生占比達8.3%。
從單位類型來看,民營互聯網企業是應屆本科生就業主要單位。從2019屆畢業生到2021屆畢業生,在該單位類型就業的比例從6.0%增長到6.9%。
報告發現,在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比例有所下降,2021屆(2.9%)相比2020屆(3.4%)降低了0.5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達15%。同時,在大型互聯網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比例上升,2021屆(2.7%)比2020屆(2.1%)上漲0.6個百分點。
從崗位構成來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和“計算機與數據處理”是應屆本科生進入民營互聯網企業后最主要從事的工作,兩者相加占比達七成以上,且近兩屆比例基本保持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應屆本科生從事初始技術崗位的占比下降。從事計算機程序員的畢業生占比從2019屆的15.1%下降至2021屆的12.3%,降幅為19%。
與此同時,從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崗位的應屆畢業生占比上升,2021屆畢業生中,2.0%從事了相關工作,相比2019屆畢業生增幅達到25%。增幅較大的崗位還包括設計/開發、信息安全、網絡管理相關崗位,2021屆(33.7%)相較于2019屆(30.2%)增幅達到12%。
收入高、待遇好是互聯網行業對職場人吸引力的重要來源,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同樣如此。統計發現,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連續五年領跑行業薪酬榜,從事該行業的2021屆畢業生平均月收入達到6781元,相比同屆本科生平均月收入(5833元)高出948元。
不過,報告指出,互聯網行業月收入增長已經放緩,優勢逐漸縮小。互聯網行業中的2021屆本科生起薪漲幅僅5%,低于全國本科畢業生平均水平(7%)。同時,此前從事互聯網行業的2017屆至2020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與同屆本科生平均月收入差距均超過1千元,分別為1044元、1106元、1130元、1004元,高于2021屆畢業生差距。
高校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樣值得關注。統計發現,46%的2021屆本科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認為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遠高于工科專業畢業生比例(36%);近六成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認為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41%認為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報告指出,由于互聯網相關領域知識、技術更新換代較為頻繁,人工智能、設計/開發、信息安全等新興崗位占比不斷上升,因此相關專業的教學內容也需要特別注重調整與更新,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相關領域業務發展的需要。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546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