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最新版)
前沿拓展:
工程地質勘察
工程地質勘察重點和難點探究
【摘要】工程地質勘查是為工程設計、施工做鋪墊的工作,設計與施工的好壞很大程度上與工程勘查提供的資料的準確度和詳盡度有關,因此,搞好工程地質勘查工作對工程建設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從工程地質勘查概況、工程地質勘查工作重點與難點、工程地質勘查的質量保證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對我國工程地質勘查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查;重點
工程地質勘查是工程設計與施工開展前的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很多工程質量通病都與建設初期的工程地質勘查工作沒做好有關,其對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勘查工作中,勘查工作人員往往存在著某些工作誤區或主次不分之嫌,給我國工程地質勘查工作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數據不準、不詳等弊病,因此,對工程地質勘察重點和難點探究是本領域學者研究的熱點,也是本專業技術人員急需掌握的內容之一,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分析研究了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重、難點和質量控制措施。
1、工程地質勘察概況
地面以下土層的狀況,包括分布、松密程度、壓縮性狀況、強度的大小等,地下水的深度與水質情況等地質狀況,都直接關系著擬建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擬建建筑物在設計和施工前,需要對其所建地區的地質狀況進行勘查,取得工程地質的詳盡準確資料后,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服務。工程地質勘查實行勘察、設計和施工三結合的工作原則,勘察工作在設計和施工前進行,
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諸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一項勘察工作。它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以查明擬定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按照精度要求將它們如實的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地圖上。配合工程地質勘探編制成工程地質圖,作為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成果提供給建筑物設計和施工部門考慮。在基巖**山區,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就能較全面地闡明該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得到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形成和空間編號的初步概念,判明物理地質現象和工程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形成條件和發育規律,即使在第四系覆蓋的平原區,工程地質測繪也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不過測繪工作重點應放在研究地貌和松軟土上。由于工程地質測繪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查明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而費資不夠,在區域性預測和對比評價中能夠發揮重大作用,在其它工作配合下能夠順利地解決工作區的選擇和建筑物的原理配置問題,所以在規劃設計階段,它往往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手段。
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并進行綜合,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筑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編號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無論那種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建筑物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服務的,都有特定的研究項目。例如,在沉積巖分布區應著重研究軟弱巖層和次生泥化夾層的分布、層位、厚度、性狀、接觸關系,可溶巖類的巖溶發育特征等;在巖漿巖分布區,侵入巖的邊緣接觸帶,平緩的原生節理,巖脈及風化殼的發育特征等;噴出巖的噴發間斷面,凝灰巖及其泥化情況,玄武巖中的氣孔等則是主要的研究內容,在變質巖分布區其主要的研究對象則是軟弱變質巖帶和夾層等。
工程地質測繪對各種有關地質現象的研究除要闡明其成因和性質外,還要注意定量指標的取得,如斷裂帶的寬度和構造巖的性狀,軟弱夾層的厚度和性狀,地下水位標高,裂隙發育程度,物理地質現象的規模,基巖埋藏深度,以作為分析工程地質問題的依據。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346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