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類別(苗木屬于什么資產類別)
前沿拓展:
資產類別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是指一切代表未來收益或資產合法要求權的憑證,亦稱金融工具或證券。是指單位或個人擁有的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是一種索取實物資產的權利。
金融資產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的總稱。金融資產的最大特征是能夠在市場交易中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遠期的貨幣收入流量。
金融資產有以下三種分類: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論是實物資產還是金融資產,只有當它們是持有者的投資對象時方能稱作資產。如孤立地考察**銀行所發行的現金和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債券,就不能說它們是金融資產,因為對發行它們的**銀行和企業來說,現金和股票、債券是一種負債。因此,不能將現金、存款、憑證、股票、債券等簡單地稱為金融資產,而應稱之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對其持有者來說才是金融資產。例如,持有商業票據者,就表明他有索取與該商品價值相等的貨幣的權利;持有股票者,表示有索取與投入資本份額相應的紅利的權利;持有債券者,表示有一定額度的債款索取權。金融工具分為所有權憑證和債權憑證。股票是所有權憑證,票據、債券、存款憑證均屬債權憑證。但在習慣上,這些金融工具有時也稱之為金融資產。
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沒有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劃分為此類的金融資產應當在活躍的市場上有報價。同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有類似之處,但也有不同。
2. 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主要應解決該金融資產實際利率的計算、攤余成本的確定、持有期間的收益確認及將其處置時損益的處理。
3.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此類金融資產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一、金融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1. 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
2. 屬于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
3. 屬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屬于財務擔保合同的衍生工具、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掛鉤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只有在滿足一系列條件之一時,企業才能將某項金融資二、產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明損益的金融資產:
1. 該指定可以消除或明顯減少由于該金融資產的計量基礎不同聽導致的相關利得或損失在確認或計量方面不一致的情況;
2. 企業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已載明,該金融資產組合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管理、評價并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
三、貸款和應收款項
貸款和應收款項,是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一般企業因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形成的應收款項、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等,由于在活躍的市場上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從而可以劃分為此類。
四、不同類金融資產之間的重分類
1. 企業在初始確認時將某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后不能重分類為其他類金融資產;其他類金融資產也不能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 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三類金融資產之間,也不得隨意重分類。
企業在金融資產初始確認時對其進行分類后,不得隨意變更。同時,金融資產具有資產的一般屬性,一是收益性,即預期可以產生回報,二是風險性,即預期回報具有不確定性。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流動性、人為的可分性、人為的期限性以及名義價值不變性等特點。
資產種類
資產包括很多,總體上包括兩大類:
一、實物資產。這類資產看得見、摸得著,包括各種固定資產、不動產等。
1.房產。古時候的房產背后都有“房契”“地契”,證明這套房子的主人屬于你。不同其它資產(商品),現代房子的“保質期”是非常長的,住個30年上下沒有問題。并且房子還包含下面的X年土地使用權,這與其它業主均攤,其“估價”也很高,一塊市中心的地皮動不動能拍幾個億。住在寬敞明亮的房子里,心情會更加愉悅,生活會非常便利。而人平均每天在房子里住的時間得10個小時以上,包括睡覺、吃飯、部分周末時間等,所以改善住的條件尤為重要。這也就是房價為什么一直很高的原因吧!像北京市中心的一套“四合院”,價格要高得離譜。
2.車輛?,F在的家用小汽車開個10年沒有問題,有的甚至可以開15年以上,就是一年需要審2次,有點麻煩。對車來說,人們都喜新厭舊。誰都想開新車,但一輛新車開個2-3年,便會失去新鮮感,必須要有更新的車才有好的體驗。一般來說,人平均每天上下班路上也就1個小時,所以新車帶給人們的愉悅感要比房子稍差點。另外,開瑪莎拉蒂、法拉利,與開奧拓、五菱宏光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3.庫存商品。這主要對企業來說,如果銷售量比較好,變現能力較強,就能給企業帶來豐富的“現金流”,企業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反過來,商品積壓滯銷,難以賣出去、還存在賒欠,企業就會產生“壞賬”“**賬”,資金鏈面臨斷裂 的風險。
4.金銀。五千多年來,甚至更長時間,金銀始終有價值,永遠被人們認同。金銀是天然的貨幣,極其稀有,這是紙幣所不具備的,因為任何一個朝代的紙幣,在其它朝代都可能是“廢紙”一張。金銀無論在什么時期,也不論在哪個國家(地方),都能輕而易舉的兌換其它所有的東西,包括并不限于紙幣。但現在,如果你拿明清時期某商行(錢莊)的銀票,去哪里兌換銀子呢?如果拿出宋朝時期的一張“地契”,又到哪里主張對某塊土地的所有權呢?所以,如果想把財產傳給子孫萬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現貨金銀,而不是“紙質憑證”。不過現在,絕大部分的黃金都成為各國央行儲備。當然,銀與金又有不同,白銀除具體金融屬性外,還有工業價值;黃金還有首飾佩戴功能。細說起來,又是一長篇大論。嚴格來說,金銀屬于金融資產,應該列為下一類。
二、非實物資產。主要包括紙質憑證、數字貨幣、金融資產(衍生品)等,這類資產主要特質是“紙面上”“符號”“虛擬的”,卻能代表對背后的實物資源所有權,取決于公眾的認可。好比,房產證只是一張“紙質證明”,其作用是指出這個房產屬于誰。
5.紙幣??峙率亲睢疤摕o”的資產,并且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特定時期、特定地域內使用。從橫向對比(中外)看,英磅有300多年歷史,美元最多有200多年的歷史,**幣有50年的歷史,而歐元只有20年歷史。從縱向來看,中華****建立后使用的是**幣,解放前國民**統治區使用過“法幣”“金圓券”等,民國時期使用的是“**”,這個是銀元,嚴格來說是金屬的,后期才成為銀圓券;而清朝使用了銀票,可以兌換標定數量的碎銀;明朝使用了不同的銀票,元朝、宋朝、唐朝又使用了各種不同的紙幣,最早是什么“交子”。再之前還沒發明“紙”。也就是說,紙幣是特定朝代(年代)下的產物,把原先的、古老的紙幣拿出來,現在不一定能認同其價值,也就不能兌換。為什么,我們老感覺紙幣很有價值,其實背后是國家的信用作為背書,另外每個人的壽命基本不過百年,非常短暫,相比來說,紙幣只是稍微長點;如果是生活在朝代更替的年代,那么紙幣會大大喪失其價值。我給紙幣的定義就是:“等價物”“計價物”“符號”而已,相對金銀,由于成本低、易分割的特點,為人們商品交換提供了便利。再往更早說,貝殼、石頭都有可能充當交換物,現在來看令人匪夷所思。
6.股權。作為出資方,實質是對公司、企業的所有權,有的股權可以自由買賣交易、轉讓。包括很多種,比如上市公司的股票,可在公開市場交易,但也區分不同國家。好的股票,像美股的可口可樂、**A股的格力、港股的騰訊等,10年也能實現翻百倍、千倍甚至上萬倍。股票的交易需要現金(紙幣),其價格也需要后者來標定。紙幣越貶值,通貨膨脹越嚴重,優質股票價格往往越漲越高。
7.債權。比如人們(企業)存在銀行的存款(實質就是銀行債券,不可轉讓,可抵押),包括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還有購買的國債、地方**債、公司債等。主要表現形式為債券,有一定期限,并且含息,到期可以得到本金及利息。債權均存在對手方,也就是債務人。比如國債,背后的資源、價值在于憑借國家強權對征取的未來稅收進行償還。而存款的對手方是銀行(間接、充當中間媒介),最終對手方是貸款使用者,價值取決于其能賺取的高額利潤。哪怕張三從李四借了10萬元,打了張借條,這張借條就是李四的資產,實質是以后對張三財富以后的索取權。
8.數字貨幣。重點說比特幣,其特點在于依賴于區塊鏈技術,由于程序設定,無法增發,這是紙幣所不具備的。全球基本都能認同其價值,在某些國家可以直接購買機票,以及其它商品。嚴格來說,現在的“數字**幣”并不屬于數字貨幣。
9.產權技術。包括知識產權、技術(工藝)、粉絲等。擁有著作權,才能出書,你看,郭敬明、韓寒寫的書,賺了多少錢?而瑞士的鐘表技術高深、工藝精湛,全世界一流,非常名貴。而擁有龐大粉絲數量的網紅、大V等,能夠產生大流量,無論是直播帶貨,還是廣告營銷,均能夠獲得不菲收入。所以,流量可以變現,粉絲就是財富。
資產細分還有許多類,其它諸如土地(礦產)資源、珠寶、鉆石、(字畫)收藏品、基金、理財等資產,不再一一述說,各有利弊。像珠寶、鉆石等,是靠其稀有性;而像基金、理財等金融產品,歸根結底就是股與債。
資產特點
綜合來看,第5種紙幣交換性最強、攜帶使用最便捷,能夠任意換取其它任何類型的資產,但更新換代較快,早先的容易成為“廢紙”。
長遠來看,第4種金銀壽命及存續期最長,價值能夠永存,由于不好分割,不方便用來交換,并且被盜風險較大。第8種數字貨幣誕生時間最晚,是2008年以后的產物,發展趨勢良好,但存在炒作,價值波動較大。
從安全性來講,第一類實物資產比較“靠譜”“實在”,而第二類的非實物資產有點“忽悠人”,因為隨著發展,國家會垮臺、公司會倒閉、債務人成“老賴”、虛擬貨幣變**。
資產關系
其實,各種資產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并且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兌換。比如:第6種股與第7種債的關系,特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債轉股,包括可轉債產品等。另外,還存在永續債、優先股,永續債兼具債券與股票特點,可以贖回,永遠不需要償還,一直保持固定收益。而優先股,在公司破產時,可以比其它股東獲得優先清償權。
這里重點談下美元、美國國債、黃金三者之間的關系。
1971年前美元的發行,以黃金為背書,有多少黃金發行多少美元。即1美元含 盎司黃金,拿著1美元可以直接找美國**兌換 盎司黃金。所以,美元也稱“美金”?,F在,美國**發行的國債,法律直接規定:如果商業銀行、機構和個人等買完后,還有剩余的賣不出去,美聯儲必須無條件購買。美聯儲可以直接印制美元,有多少國債賣不完,它都能全部“吃下”,直接開動印鈔機干就是;甚至連紙質美元都不印刷,直接給你美元賬戶增加個“數字”,然后把國債交過來就行!
所以,現在拿著1美元不能直接找美國**兌換黃金了,可以兌換1美元的國債,美元是紙,國債也是紙,用紙來兌換的還是紙,美元又能有什么價值?
當然,美國國債一般不會違約。首先,美國可以提高稅率,也可通過其它財政收入等方式償還之前到期的國債;也可發行新的國債償還之前舊的國債,這意味著債務增大及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只要大家都認同,美元就有價值,國債也不會違約。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分類:一類是金融資產,包括紙幣、股權、債權、金銀、數字貨幣等。二類是非金融資產,包括房產、車輛、庫存商品、產權技術、土地(礦產)資源等。理論上,金融資產的總和應等于非金融資產的總和。這里就像個“連通器”,體現出“此消彼長”的關系。當經濟不景氣時,會出現“股債雙殺”情況,投資股票、債券均會虧損,最佳選擇是持有現金資產—紙幣。當世界局勢動蕩不安時,利好的是黃金資產,金價會漲;而股市會跌。
一個人財富多少,首先看其資產,然后減去負債,得到凈資產,這就是“身價”!能進入福布斯排行榜的絕對都是實力派。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246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