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資計算器(杭州工資計算器2021計算器)
前沿拓展:
杭州工資計算器
公積金貸款額度的計算,要根據還貸能力、房價成數、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和貸款最高限額四個條件來確定,四個條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貸數額。
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還貸能力計算的貸款額度計算公式為:
[(借款人月工資總額 借款人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還貸能力系數-借款人現有貸款月應還款總額]×貸款期限(月)。
2、按使用配偶額度:
[(夫妻雙方月工資總額 夫妻雙方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還貸能力系數-夫妻雙方現有貸款月應還款總額]×貸款期限(月)。
其中還貸能力系數為40%
月工資總額=公積金月繳額÷(單位繳存比例 個人繳存比例)。
3、按照房屋價格計算的貸款額度:
計算公式為:貸款額度=房屋價格×貸款成數
4、按照貸款最高限額計算的貸款額度:
具體最高限額各地情況均不同,建議具體咨詢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新個稅**式實施之后,有網友表示,還沒享受到降稅的甜頭,就先遭遇了不少奇葩麻煩事:填報個稅APP發現自己“被入職”陌生公司,山寨APP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租金抵扣反而催漲房租…
遇到這些情況應該怎么辦?別慌,且聽有關部門和專家分析。
填個稅申報APP,發現“被入職”陌生公司
由國家**開發的個人所得稅手機APP軟件,在2018年12月31日已正式上線。最近,有網友在申報時竟發現自己“被入職”到一家陌生企業兩年了!
一位網名為“Asaikana”的網友在其個人微博反映:“裝了國家**的個人所得稅app。結果填完一看,里面我的任職受雇信息里,除了本職工作,竟然還多了一家完全不認識的上海的食品公司,和我一點交集都沒有。”
@Asaikana 微博截圖
這名網友還寫道,“竟然查到從2015年開始我就被掛在其他的單位了,2017年開始被掛在這家食品公司,每個月都有0納稅的記錄。”
消息傳開后,網友紛紛表示“原來自己不是一個人”
網友微博評論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遇到了又該怎么解決?
稅務局:可在線申訴
國稅總局回復,如果確實沒有接觸過該公司,可能是信息被盜用,可在線投訴。
稅務部門提醒,如發現有異議的任職受雇信息,一定要自身先做好核實工作,100%確認與異議公司此前從未發生過經濟往來后再在App上進行申訴。
相關專家表示,經濟往來包括被朋友將個人信息借走使用等情況。
網絡圖片
企業盜用這些信息有什么用?
專家分析,個人身份信息很可能這些企業進行虛假申報,以達到偷逃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舉例來講,某企業多為一名這樣的“影子員工”虛報一份不存在的“工資”,就可以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多抵扣一份。
申訴方式:
**作如圖,在個稅申報APP中,點擊右下角的“個人中心”,再點擊頁面里的第二項“任職受雇信息”,就可以查到相關單位信息。
如發現頁面內的公司
與自己從來沒有經濟往來
可直接點擊右上角的“申訴”按鈕
申訴類型選擇“從未任職”即可。
申訴**作演示圖(圖源 **晨報)
身份信息從哪里來?
律師表示,獲得個人信息的途徑很多,例如身份證外借流出,“也不排除通過非法途徑購買身份信息。一些企業往往會把這些冒用人員的工資做在納稅標準以下,每個月再向有關部門進行‘零申報’即可。”
除了“被入職”
個稅申報APP還遭遇“真假李逵”事件 ↓↓↓
當心!假個稅APP正在竊取你的個人信息
近日,一批仿冒國家**“個人所得稅”APP的軟件悄然現身網絡。其中有一些是正規公司開發的,也有的來路不明。
對此,已經有網絡安全公司表示查殺了“個人所得稅查詢”“稅率計算器”“個人所得稅計算器”等打著免費幌子誘導用戶下載的**軟件。
記者從手機軟件商店里輸入“個人所得稅”后搜索,除了國稅總局版的APP外,包括“全國個稅計算器”“全國個稅查詢”“個稅小幫手”“個稅管家”“個人所得稅計算器”“新個稅計算器”“個稅助手”“個稅在線”等一大批與計算個稅相關的軟件全被搜索出來。
由于新實施的個稅法增加很多個性化扣除內容,這些“個稅”APP基本都需要用戶填報包括配偶、子女、老人等身份信息及住房情況。這給一些不法APP竊取個人信息帶來了機會。
國家**提醒:
納稅人可通過國家**官網、各省稅務局官網及主要收集應用市場下載正版APP。如發現可疑程序及時向稅務機關反映。
租金抵個稅催漲房租? 專家:別急!
除了APP風波不斷,租客與房東們也因為新個稅法起了矛盾,導火線就是“租金抵個稅”這項優惠。
這兩天網上流傳一篇熱文,文章以租房者的口吻談到,房東稱如果申報租金抵扣個稅,將不再把房租給自己。
房東還算了一筆賬,如果租客拿他的信息去申報個稅抵扣,稅務部門就會通知房東去交稅。最終,租客省了100元,房東卻要多納稅500元。
文章發布后,在網上引發熱議,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感同身受。
還有租房者稱,如果堅持填報住房租金,房東就要漲20%的房租,否則卷鋪蓋走人。
浙江杭州一位租房者在朋友圈貼出了中介管家發的通知(圖源:廣州參考)
按照國家**發布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作辦法(試行)》,納稅人在填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中的住房租金信息時,必須填寫出租方(即房東)的信息。房東是自然人的,系統要求填寫房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但不少租房者反映,他們在向房東或中介索取相關信息用于填報時,被對方以各種理由拒絕,或者要求漲租。
一邊是個稅可能抵扣幾十塊,另一邊是房租可能上漲幾百塊,權衡之下,很多租客為了避免與房東鬧僵而被掃地出門,被迫選擇不再申報租金支出扣除,無法享受到國家發放的個稅減稅紅包。
而租連鎖品牌的房子,情況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自如”租客們申報也不順利
前陣子因“甲醛風波”被推上**風口,擁有200萬租客、年租金收入超過10億的連鎖租房品牌“自如”,在“租金抵稅事件”發生后也成為了網友和媒體的關注焦點。
對于租住自如的租客來說,他們想享受租金個稅抵扣,也有些曲折。
網絡圖片
日前就有媒體報道,自如讓租客申報個稅房租抵扣時不填“組織”而填“房東個人”,分析稱這能省下一筆不菲的稅費支出。
不過,自如4日晚表示,填報個稅住房租金專項扣除可選擇“組織”,填寫相應公司信息。自如客服表示,為了更加順利地完成住房租金抵扣個稅申報,租客可根據與自如簽訂的租賃合同,選擇相應公司進行申報。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很明顯,房東與租客的矛盾主要聚焦于:一旦申報,房東是否會多繳納稅款。
對此,有記者咨詢國家**12366納稅服務平臺,客服表示目前沒有接到根據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追征房租相關稅費的通知。專家表示,以擔心被稅務局追繳稅費的理由來阻撓房客抵扣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汪蔚青表示,在申報租金扣除時,新規只是要求留存房租合同等備查,并沒有要求提供完稅**和付款記錄,本身政策已經考慮很周到,釋放了最大的制度善意,就是為了方便租客能順利享受到租金扣除,但很多房東借機威脅漲房租,對于這種行為可以根據租賃合同條款的約定來主張自己的權利,也可以直接向稅務部門舉報。
那合同出租方信息該怎樣填?
有記者以市民身份咨詢北京12366納稅服務平臺,客服人員介紹,填報申報資料以租房合同為準,看房屋出租方是個人還是單位。若是和房東簽的合同,房東的姓名及納稅人識別號(即其身份證號)是必填項,填不了則無法享受專項附加扣除中的住房租金這一項。如果房東擔心因此要交稅而拒不提供信息,沒有強制辦法,只能與房東協商。
另一名客服人員則建議根據租房合同上的出租方信息直接填寫,“至于稅務會不會根據填寫內容讓房東補稅,這個我們沒有明確的口徑。”
客服人員還強調,個人出租住房,收取租金后,應在次月15日內到稅務機關去交稅。個人應交稅款而不交稅款的話,可能會有處罰,補交稅款可能會有滯納金,具體以稅務機關現場辦理為準。
網絡圖片
租住由自如這類中介公司代管的房屋,“出租人類型”到底應該填報“個人”還是“組織”?
國家**12366納稅人服務平臺工作人員說:“正常的**作流程就是看你和誰簽訂的合同,和個人簽訂合同就選擇個人,和組織簽訂合同就選擇組織,如果填報錯誤可以在app上修改,或者聯系租客所在單位進行修改。”
來源 都市快報 央視網 中新網 北青網 新京報 南都 廣州參考等
編輯 唐韻妤
審核 熊鳳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0646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