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 個人所得稅
前沿拓展:
工資 個人所得稅
一、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稅的起征點一般是800元,其稅額計算方法為:第一,如果每次的收入不足4000元,則應交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第二,如果你的收入在4000以上,則應交的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第三,如果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了20000元,則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以上就是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稅的具體計算方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帶入上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主要是指個人從事醫療、法律、設計、安裝、化驗、測試、書畫、**、翻譯等勞務取得的報酬。是一次性的收入,取得該項收入記為一次。如果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按照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征稅對象
法定對象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內居住而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居民納稅義務人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酬個人所得稅,常見的籌劃方式列舉如下:
1、降低收入,提高福利;
2、利用年終獎稅收政策;
3、充分利用專項附加扣除;
4、利用公積金稅前扣除政策等。
常見的偷稅漏稅方式如下:
員工工資薪酬由對公賬戶支付5000-7000元,剩余部分從非對公賬戶支付。
以上列舉的稅籌方式,適合于中等收入水平。高收入人群或特定情況下,常規稅籌方式并不適用。例如個人年薪百萬,其專項附加扣除幾乎可忽略不計。如果轉化服務方式,將勞動合同轉變為服務合同,又有什么樣的籌劃效果?

案例如下:
鄭先生在一集團公司擔任財稅咨詢顧問,每月從公司取得收入30,000元,不考慮社保,無其他扣除項目。
納稅方式一:鄭先生與集團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按工資薪酬繳納個稅。
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36-6)*20%-1.69=4.31萬元,其中1-12月份每月應納稅額分別為750,1730,2500,2500,2500,31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一年累計繳納4.31萬元,無其他稅費。
納稅方式二:鄭先生與集團公司簽訂服務合同,按勞務報酬繳納個稅。
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36*80%-6)*20%-1.69=2.87萬,每月預繳0.52萬,年終匯算清繳退稅。
全年應納增值稅=36/1.01*1%=0.36萬(附加稅有減免政策,小額忽略不計)
全年應納稅額=2.87萬+0.36萬=3.23萬
兩種方式,雖然都并入綜合所得申報個人所得稅,但結果不同。勞務報酬申報的特殊性在于:
①勞務報酬可按收入的80%計入綜合所得;
②勞務報酬需向公司開**并繳納增值稅,工資薪酬則不用;
③勞務報酬每月預繳方式與工資薪酬不同,勞務報酬預繳額一般情況下高于工資薪酬。

納稅方式三:鄭先生成立個人獨資企業,與集團公司簽訂服務合同,按生產經營所得申報個稅,可入賬費用預計10萬/年。
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36-6-10)*20%-1.05=2.95萬。
納稅方式三的特點是費用開支可以在稅前列支(在稅率20%這一檔,每增加1萬的費用列支,可以節約0.2萬個稅;應納稅所得額低于0時則免稅)。而工資薪酬和勞務報酬,不能在稅前扣除其他費用開支。
大家是否還有個疑問,為什么同樣的開票金額,個人勞務報酬按1%征收率繳納增值稅,而個人獨資企業可免增值稅?
歡迎留言探討!感謝關注!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144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