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前沿拓展:

個稅稅率表2017

一、個稅起征點5000

個稅起征點已從2018年10月1日開始,由3500元調整為5000元,而且全國統一為5000元。

二、新版個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個稅起征點5000元)

說明:

1.本表適用綜合所得,綜合所得是指工薪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2.本表含稅級距中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綜合所得金額- 各項社會保險金(五險一金) – 起征點5000元的余額

三、個稅計算公式

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5000

扣除標準: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其中Excel個稅計算公式

==ROUND(MAX((A1-500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注:公式中的A1指工資數額對應的單元格。

2019年最新個稅法速算扣除數:

速算扣除數使用示例:

A個人于2018年12月取得20000元工資收入,在不考慮其他所得及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情況下,假設五險一金為4000元,再減去個稅草案中的費用扣除標準5000元,實際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0元-4000元-5000元=11000元,再用11000元去找對應的級數,由于11000元在3000元和12000元之間,應選擇第二級,即適用10%的稅率和210元的速算扣除數。

計算方式:

11000元×10%-210元=890元

因此A個人在2018年12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890元。

批量計算怎么辦?別發愁,我們有excel快捷公式奉上,還是剛才的例子,用A個人收入20000元,再減去五險一金4000元,求得16000元,填寫在表格D3處:

再在E3處直接**以下公式:

=ROUND(MAX((D3-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1、個稅詳解

跟之前比起來,每個月個人納稅額大幅度降低。

按現有稅制計算個人所納稅:

應納稅所得額= 綜合所得-3500基本減除費用-“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依法已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

應繳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

按稅改后稅制計算個人所納稅:

應納稅所得額= 綜合所得-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依法已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專項附加扣除

應繳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

※ 按月收入10000計算,在每月繳納保險2000,且未提供專項附加扣除憑證的情況下:

現有稅制應繳納個人稅:

應納稅所得額 =10000-3500-2000=4500元

應繳個人所得稅額 =1500*3%+(4500-1500)*10%=345元

稅改后應繳納個人稅:

應納稅所得額 =10000-5000-2000=3000元

應繳個人所得稅額 =3000*3%=90元

可以為我們節省255元。

(舉例,僅供參考)。

2、關于抵扣項目的增加

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贍養父母所需費用不再被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新增項目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關于專項附加扣除如何扣,是否需要子女教育的入學證明、贍養老人證明、住房租金合同等憑證,相關部門也有回應:

“原則是盡量簡化手續,便于**作。在設計流程時,能通過系統查驗的,盡量不要求納稅人提供證明。”在之后發布的法規中也會日趨完善相關問題。

所以說,具體怎么執行,2019年將是實踐和摸索的一年。

3、個稅調整,你拖后腿了嗎?

通過個稅新率表來看,應納所得稅額在4500-25000之間收入的人感受比較明顯,他們會有超過50%的稅額降低。網友阿文感嘆自己這次又拖后腿了,因為調整后他的應納所得額為0,說明他扣除“三險一金”及抵扣項后,收入不足5000元。

在日漸增長的消費水平面前,阿文依然慌得一比。作為一個普通的職場人,他需要更有上進心。要么通過完成更高的業績,拿到提成,增加收入。要么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在管理或者專業領域獲得晉升,增加收入。

6個要點幫你讀懂個稅變化
個稅起征點提高,機構測算:超1億人無需再繳納個稅;6大專項附加扣除涉及面廣,中年工薪族更享優惠

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華****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稅法”)將正式實施。新個稅法中的個稅起征點提高、六大專項附加扣除等規則的落地,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也鼓了老百姓的錢袋子。

隨著新個稅法的實施,你的個稅能少繳多少?能不能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填報申請需要注意什么?快收好本期個稅“大禮包”。

焦點1

超1億“交稅一族”有望變“0稅一族”

根據稅務部門的部署,5000元/月的個稅起征點及相關稅率已在2018年10月份實施。“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后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副部長程麗華表示。

中信證券研報分析認為,根據2017年末**城鎮就業人數4.2462億人計算可得,舊個稅法的納稅人數約為1.87億人,修改個稅起征點后納稅人數將降至64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有超過1億人無需再繳納個稅。

程麗華稱,起征點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后,國家的稅收一年大致要減3200億元。

這一政策已經讓不少納稅人享受了減稅這一好處。在北京一家網絡公司工作的孫先生稱,2018年10月1日之前,他每個月要交500多元的個稅。但10月1日之后,孫先生每個月交的個稅就下降到了140多元,每月節稅360元。

北京的職員王玲(化名)也向記者展示了最近幾個月的工資條:“9月份我的工資是7000多元,扣掉1500多元的保險后,還要交96.46元的個人所得稅,到10月份,公司代扣的個人所得稅只有24.87元了。雖然省不了太多錢,但也夠吃幾頓飯了。”

李女士則因個稅起征點的提高,變成了“0稅一族”。李女士在廣東的一家制造業公司工作,每月收入大約三四千元。“十月份之前,我大約要交稅20多元/月,十月份后再發工資,都不用交個稅了。”

焦點2

累計預扣法:收入極度不均者可減稅

按照稅務部門部署,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將采取累計預扣法計算。

累計預扣法,指的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

國家**稱:“累計預扣法一方面對于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于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匯算清繳;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占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解釋稱,“按月交稅時,假設一位工作者第一個月的收入是3000元,不交稅,第二個月的收入是2萬元,按5000元免征點交稅,總共免征額為8000元,但如果按累計預扣,那么兩個月的免稅額就有1萬元。”累計預扣法對于月收入極不穩定納稅人而言,能夠起到減稅的效果。

焦點3

元旦后發年終獎,應納稅額有的“打三折”

2019年1月1日后,針對年終獎個稅扣除的月度稅率表也發生了調整,如果按照新的稅率表,許多納稅人如在2019年才發年終獎,應納稅額將出現明顯下降。

記者將年終獎按5000元為一檔測算應納稅額,如在元旦后才發年終獎,年終獎在2萬元-3.5萬元區間,則納稅人將比往年少繳納約69%的個稅。如果年終獎在5.5萬-10萬元之間,納稅人可以享受到約五折的應納稅額的折扣。不過,如果年終獎在4萬-5萬元,或者5000-15000元區間,所對應的新舊稅率表中的稅率是一樣的,所以納稅人感受并不明顯。

不少職員對記者表示“扎心了”,“年終獎不到2萬元,打三折享受不了。”在金融公司做內勤的周舟(化名)表示:“個稅政策對年終獎不高的我來說,略顯尷尬。”

但對一些納稅人而言,新稅率確實能減不少應納稅額。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的楊先生表示:“我的年終獎一般是4到6個月的工資,大概是4萬元到6萬元。”如果楊先生的年終獎在年后發,并且年終獎在4-5萬元區間,那么他在2019年收到的年終獎跟之前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如果年終獎是6萬元,那么楊先生2019年到手的年終獎就能多領5655元。

焦點4

6大專項附加扣除:中年工薪階層福音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2019年個稅變化的一大亮點。

據國務院印發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簡稱《辦法》),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指的是如果納稅人的條件,符合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個專項附加扣除中的一項或多項,就可以根據定額扣除或是限額扣除的方式,來減少納稅人的月度應稅收入,從而降低納稅人的稅負。

對于一位上有老下有小,還要背負百萬房貸的中年工薪階層來說,這樣的政策無疑是“及時雨”。該《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記者注意到,《辦法》的正式文件與10月公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部分項目扣除的金額有所提升。《辦法》還規定,大病醫療扣除還允許選擇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也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張斌解釋稱,“這是重大改變,征求意見稿只允許本人扣除,但納稅人生病的時候往往沒有工作或收入下降,這里增加了配偶扣除,是很大的進步,而且未成年子女的醫療費用也可以扣,這使得大病醫療扣除可以讓納稅人獲得實在好處,照顧面很廣。”


2020年最新的增值稅稅率表、個稅、企業所得稅公布!趕緊學習起來。

(一)

最新增值稅稅率表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2020年最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稅稅率表公布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二)

最新企業所得稅稅率表

是不是有時候分不清企業所得稅?今天以后不用怕了,送你一張表,看完就能捋順它!

企業所得稅稅率

25%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自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應繳納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0%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

15%

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

(**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15%

線寬小于0.25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15%

投資額超過80億元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15%

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

15%

廣東橫琴、福建平潭、深圳前海等地區鼓勵類產業企業

15%

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10%

對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從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15%

非居民企業處在**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企業所得稅稅率表詳解:

一、基本稅率25%

政策依據:

《中華****企業所得稅法》 第四條

二、適用20%稅率

概述: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企業:

1. 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

2. 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

3. 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

無論查賬征收方式或核定征收方式均可享受優惠。

政策依據:

《中華****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

《國家**關于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公告2019年第2號)第一條、第二條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三、適用15%稅率

1.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

概述: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中華****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

2.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

概述:對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

《** ** ** 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的通知》(財稅〔2017〕79號)第一條

3.橫琴新區等地區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

概述:對設在橫琴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

根據《** 國家**關于廣東橫琴新區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及優惠目錄的通知》 (財稅〔2014〕26號)第一條

4.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

概述:對設在西部地區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新增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自2014年10月1日起,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國家**關于執行<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公告2015年第14號)第一條

5.集成電路線寬小于0.25微米或投資額超過80億元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概述:集成電路線寬小于0.25微米或投資額超過80億元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經認定后,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政策依據:

《** 國家**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第二條

6.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

概述: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

《** **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于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 **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公告2019年第60號)第一條、第四條

四、適用10%稅率

1.重點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特定情形

概述: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如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的,可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

《** 國家**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第四條

2.非居民企業特定情形所得

概述:

非居民企業取得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五)項規定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

《中華****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

(三)

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一、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個稅稅率表2017(個稅稅率表2022)

拓展知識:

個稅稅率表2017

(一)基本概念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下列所得屬于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范圍,應征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退職、退養和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收入。
(2)個人因內部退養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3)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
(4)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比例和標準繳付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5)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費。
(6)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按月取得的公務用車、通信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公務費用后的余額。對不按月發放的補貼收入,分解到所屬月份、并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計征個人所得稅。
(7)個人因沒有休帶薪年假而從任職受雇單位取得補貼應當合并到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8)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原則,對于發給個人的福利,不論是現金還是實物,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但目前我們對于集體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現金方式的福利,原則上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9)因工作需要,從單位取得并實際屬于工作條件的勞動保護用品,不屬于個人所得,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10)單位發放的取暖費、防暑降溫費補貼,應征收個人所得稅。
(11)個人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取得2倍或3倍的等加班工資,應并入工資、薪金所得,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
此外,下列所得不屬于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范圍:
(1)獨生子補貼;
(2)托兒補助費;
(3)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
(4)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5)遠洋運輸船員的伙食費補貼。
(6)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但是超出上述范圍的津貼、補貼,應合并當月工資薪金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區別:
非**勞動與**勞動;雇傭關系與非雇傭關系。工資、薪金所得是指非**勞動,與單位存在雇傭關系。通俗的說就是單位員工從事的勞動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
(二)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3%—45%稅率。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

速算
扣除數

含稅級距

不含稅級距

1

不超過1500元的

不超過1455元的

3

0

2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超過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三)減除費用標準
按現行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的減除費用標準為每月3500元;附加減除費用的標準為1300元。附加減除費用的適用范圍為:
(1)在**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中工作的外籍人員;
(2)應聘在**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中工作的外籍專家;
(3)在**境內有住所而在**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
(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人員。
備注:**人大網發布《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見稿)》:本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本修正案施行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本修正案第十六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適用本修正案第十七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經營所得適用)計算繳納稅款。
(四)保險支出
1、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
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2、住房公積金
按照國家規定,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準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
3、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
生育婦女按照縣級以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的生育保險辦法,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4、工傷保險待遇
對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規定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免征個人所得稅。
工傷保險待遇,包括工傷職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取得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醫療待遇、住院伙食補助費、外地就醫交通食宿費用、工傷康復費用、輔助器具費用、生活護理費等,以及職工因工**亡,其近親屬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取得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等。
5、商業健康保險
從2016年1月1日起對試點地區和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扣除為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減除費用標準之外的扣除。適用該項政策的納稅人是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業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
(五)關于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負擔稅款的計征辦法問題
應將納稅人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即為含稅收入,然后再計算應納稅額。具體按以下情況處理:
1、雇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部分稅款。
(1)定額負擔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雇員取得的工資+雇主代雇員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一定比例的工資或者負擔一定比例的實際應納稅款的,比例負擔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1:在某企業工作的張三月工資收入**幣5000元,雇主負擔其工資所得全部應納稅款,其當月應納稅款計算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5000-3500-105)÷(1-10%)=1550元
應納稅額=1550×10%-105=50元
(六)納稅人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對納稅人在**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將各項所得合并計算納稅。注意四點:1、個人在一個月內取得兩處或兩處以上工資收入應合并為一個月工資收入計稅;2、發放工資、薪金的單位都應按稅法規定履行扣繳義務,并且扣繳稅款環節可以分別減除費用;3、個人具有依法向稅務機關自行申報補繳稅款的法定義務;4、在合并計算需補繳稅款時,只允許扣除一次費用。
例題2:李四2018年4月份分別從A單位取得工資、薪金所得8000元,從B單位取得工資、薪金所得10000元,那么這兩個單位應該如何對其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該納稅人又該如何申報納稅呢?
A單位扣繳個人所得稅:(8000-3500)×10%-105=345元;
B單位扣繳個人所得稅:(10000-3500)×20%-555=745元。
李四在自然人個稅辦稅平臺自行申報兩處以上工資、薪金所得,申報稅款為(8000+10000-3500)×25%-1005=2620元。
應補個人所得稅:2620-345-745=1530元。
(七)全年一次性獎金所得計稅方法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并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
1、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即將該數視同月工資所得)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第1點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若同時在兩個單位任職,且在同一月份發放年終獎的,可以將同一月份內取得的年終獎合并,按特殊算法計征個人所得稅。若年終獎不在同一個月發放的,只能選擇一個月,另一個月的年終獎作為當月收入補繳個人所得稅。
4、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5、對無住所個人取得第4點所述的各種名目獎金,如果該個人當月在我國境內沒有納稅義務,或者該個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導致當月在我國工作時間不滿一個月的,仍按照《國家**關于在我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取得獎金征稅問題的通知》計算納稅。
例題3:2018年1月12日,員工王先生取得年終一次性獎金48000元,若1月工資薪金所得3600元,則王先生的年終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多少?計算過程為:
(1)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48000÷12=4000元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同時不能再減除費用,則
(2)應納稅額=48000×10%-105=4695元
如果上例中王先生1月工資薪金所得2900元,則王先生的年終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多少?
(1)應納稅所得額:48000-(3500-2900)=47400元;
(2)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47400÷12=3950元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則
(3)應納稅額:〔48000-(3500-2900)〕×10%-105=4635元。
(八)特定行業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稅方法
為了照顧采掘業、遠洋運輸業、遠洋捕撈業因季節、產量等因素的影響,職工的工資、薪金收入呈現較大幅度波動的實際情況,對這三個特定行業的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按月預繳,年度終了后30日內,合計其全年工資、薪金所得,再按12個月平均并計算實際應納的稅款,多退少補。用公式表示為:
應納所得稅額=[(全年工資、薪金收入÷12-費用扣除標準)×稅率-速算扣除數]×12
(九)關于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計稅方法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取得的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3、企業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例題4:某員工2017年從甲公司離職,離職時在甲公司工作48個月,從該公司取得離職補償金25萬元,當地2016年社會平均工資為7萬元,怎么計算要交的個人所得稅?
(1)可免個稅的部分為3*7=21萬元
(2)按規定要交稅的部分為25-21=4萬元
(4)平均月工資為4/4=1萬元
(5)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10000-3500=6500,適用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555;
(6)計算個人所得稅為:(6500*20%-555)*4=745*4=2980元。
(十)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離退休人員除按規定領取離退休工資或養老金外,另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不屬于《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可以免稅的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應在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取得的退休金屬于免稅所得,不需要和再任職取得收入合并計算繳納稅款。
(十一)自2004年1月20日起,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和單位對營銷業績突出的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游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游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應根據所發生費用的全額并入營銷人員當期的工資、薪金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并由提供上述費用的企業和單位代扣代繳。(財稅【2004】11號)
(十二)關于個人取得公務交通、通訊補貼收入征稅問題
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人,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后,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按月發放的,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不按月發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并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計征個人所得稅。公務費用的扣除標準,由省級地方稅務局根據納稅人公務交通、通訊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調查測算,報經省級****批準后確定,并報國家**備案。
(十三)捐贈扣除
1、限額扣除。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的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2、全額扣除。從2000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全額稅前扣除的規定,允許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部門,對下列機構的捐贈準予在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例如:對紅十字事業的捐贈;對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捐贈;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對教育事業的捐贈;向中華健康快車基金會、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中華法律援助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的捐贈;
對個人通過宋慶齡基金會、**福利會、**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扶貧基金會、**煤礦塵肺病治療基金會、**環境保護基金會用于公益救助性的捐贈,準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十四)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所得的減征
減征范圍限于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十五)法律責任
(一)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三)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河南慧算賬 互聯網財稅服務知名品牌
咨詢電話:0371-66385555
投訴電話:0371-86560101
來源:xiaochenshuiwu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沖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主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個稅稅率表2017

工資8000元,個人所得稅要扣90元。
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每個月的起征點為5000元。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假設這8000元工資里不包含專項附加費用,不包括個人交五險一金的部分,減去可抵減的費用5000元外,應交稅款的工資薪金為3000元,適用稅率為3%,每月平均扣得稅90元。

個稅稅率表2017

工資8000元,個人所得稅要扣90元。
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每個月的起征點為5000元。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假設這8000元工資里不包含專項附加費用,不包括個人交五險一金的部分,減去可抵減的費用5000元外,應交稅款的工資薪金為3000元,適用稅率為3%,每月平均扣得稅90元。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09447293.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广丰县| 股票| 台江县| 哈巴河县| 乌审旗| 临邑县| 阿克| 吉木萨尔县| 甘南县| 博罗县| 平远县| 大连市| 赣榆县| 荥经县| 棋牌| 日照市| 双鸭山市| 罗甸县| 南平市| 汪清县| 青海省| 铜陵市| 遂昌县| 万源市| 邹平县| 通榆县| 霸州市| 马山县| 呼和浩特市| 莱芜市| 聂拉木县| 易门县| 定西市| 泸西县| 曲松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新营市| 鸡西市| 来凤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