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計算題(2021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計算題
個人所得稅計算題及**
四、計算題
1、公民馬某月工資收入700元,年末一次性領取年終資金2000元,請計算這筆收入的應納稅額。**:應納稅額=[2000-(800-700)]×10%-25=165(元)2、某人月工資薪金收入**幣12000元,雇主負擔其工資薪金所得30%部分的應納稅款,計算其當月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額=(12000-4000-375×30%)÷(1-20%×30%)=8390.96(元)應納所得稅額=8390.96×20%-375=1303.19(元)
3、李明是紡織公司的職員,每月基本工資加各種補貼收入為620元,4份獎金為820元,計算李明4月份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4、史密斯先生是來自美國的工程師,受雇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已來我國三年,企業每月除發給史密斯先生工資薪金所得36000元**幣外,另外還固定補貼伙食2000元,計算史密斯每月應在**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
?5、某酒店經理王進,對本店承包經營,每月工資600元,年終按承包利潤的30%做為承包獎勵、該店全年實現利潤30萬元,王進按協議提成9萬元,向教育基金會捐款2萬元,計算王進本年度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
6、張建設有一處臨街房,對處出租月租金2000元,6月份繳納營業稅100元,房屋修理費支出230元,計算張建設6月份應納的個人所得稅。**:16202429要求:計算該個體運輸業主1994年度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及年終應補稅款。5)42
個稅在改革以后,不僅僅是提高了個稅的起征點,更是重新建構了個稅的計算體系。不管是財務工作者,還是普通的**大眾,都需要加強對于個稅計算方法的學習。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綜合收入額-60000-“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由于個稅需要每月進行預繳,所以我們職工年度的個人所得稅應退或應補稅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相應年度已預繳稅額。
也就是說,我們在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即可能補稅,也可能獲得退稅。具體需要補稅還是退稅,就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收入情況進行具體計算了。

綜合收入的具體范圍
在計算個稅時,個稅的稅率是固定的,我們根據實際的應納稅額進行查找即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個稅里面綜合收入的計算,反而成為了一個難點。
具體來說,個稅里面的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稿酬所得。

在這四項綜合收入當中,工資薪金所得是我們最常見的收入形式。如果我們的收入只有工資收入所得一種,在據實預繳后,基本上就不需要補稅或退稅了。
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勞務報酬所得的收入形式也是越來越常見了。如果我們平常只有勞務報酬所得,那么我們在個稅匯算清繳的時候,肯定可以獲得不菲的退稅額。

而對于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稿酬所得來說,更是涉及的人更少。稿酬所得還好一些,畢竟自媒體人士也有依靠稿費生活的,但是,特許權使用費很多人估計都沒有聽過。
我們另外需要注意就是,這四項收入雖然在個稅匯繳清算時,需要并入綜合所得,但是這些收入在預繳時,都有屬于自己的申報方式。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需要退稅的主要原因。

個稅改革的趨勢
從總體來說,我們國家個稅的征稅方式,屬于混合制。即個稅正從單一稅制向綜合稅制改革。
個稅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并入綜合所得的收入雖然只有四種,但是所有收入都并入綜合所得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不僅如此,個稅在專項附加扣除方面,還是有進一步擴展的空間。不管是“三胎”政策的配套政策的具體實施,還是贍養老人方面的傾斜,都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虎說財稅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計算題
根據實際生活及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進行編題。
例如:2015年10月份,**公民張先生由一中方企業派往國內一外商投資企業工作,派遣單位和雇傭單位每月分別支付給張先生工資4000元和8000元。兩個單位應代扣代繳張先生個人所得稅合計多少元。
個人所得稅,就是個人在獲得收入、所得后繳納的一種稅。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0944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