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計稅率(個稅計算 稅率表)
前沿拓展:
個稅計稅率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2020個稅稅率表: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稅負率=應交稅金/銷售收入=(銷項稅金-進項稅金/銷售收入)*%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

(一)企業稅收負擔率的測算分析
稅負率差異幅度=[企業稅負率-本地區同行業平均稅負率(或上年同期稅負率)]/本地區同行業平均稅負率(或上年同期稅負率)*100%
將測算的企業稅負率與上年同期、同行業平均稅負率相比,如稅負率差異幅度低于-30%,則該企業申報異常。
(二)企業銷售額變動率的測算分析
當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當月應稅銷售額-上月應稅銷售額)/上月應稅銷售額*100%
累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100%
累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或當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超過50%或低于-50%,應將應稅銷售額和應納稅額進行配比分析,以確定該企業申報是否異常。
(三)企業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的配比分析
銷售成本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計銷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計銷售成本*100%
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銷售額*100%
企業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的差異額=銷售成本變動率-銷售額變動率
如果企業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的差異幅度超過各地設定的正常峰值,該企業申報異常。
(四)企業零負申報異常情況分析(考慮留抵稅額增長比例)
(五)進項稅額構成比例分析
進項稅額構成比例=當期非增值稅專用**抵扣憑證抵扣進項稅額/當期抵扣的全部進項稅額*100%
利用上述公式測算的結果如果連續兩個月大于60%(特殊行業除外),該企業申報異常。
(六)增值稅專用**開具金額變化分析
專用**開具金額變動率=當期申報的專用**開具金額/上期申報的專用**開具金額*100%
利用上述公式測算的結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該企業申報異常。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公式中的銷項稅額,它等于貨物的銷售額與稅率之乘積;進項稅額,一般來講,其主要的部分是貨物的購進額與稅率之乘積(至于支付運費扣稅問題,因其數量小,權且不作考慮)。于是,在該商品進銷兩個環節稅率相同的情況下:應納稅額=(銷售額-購進額)*稅率。
貨物的購進額又怎么確定呢?由于是純理論分析,所以我們就假設所有購進的貨物全部都銷售出去了,這時,購進額應當同銷售成本相一致(其他費用權且不作考慮)。公式為:商業應納稅額=(銷售額-商品銷售成本)*稅率=商品銷售毛利*稅率。
用公式兩邊同時除以銷售額,就可得到商業一般納稅人的理論稅負率:商業稅負率=毛利率*稅率。
拓展知識:
個稅計稅率
個人所得稅稅率計算方法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
資料擴展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內居住而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個稅計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個稅計稅率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個稅計稅率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了解上述之后,再來看一下這個小伙伴從網上下載的表格及其中的公式。
之前很多朋友可能用的是IF函數的嵌套,不過對于這個題,如果用IF函數,嵌套的層數還有點多,對于Max函數,唯一需要理解的是數組的關系,聽到數組很多小伙伴可能會覺得難以理解,希望用這個案例可以給大家一點小啟發。
直接看公式:
=ROUND(MAX((Q5-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第一個大括號中很明顯是稅率;
第二個大括號中是速算扣除數;
對于數組公式是怎么運算的呢?Q5單元格中的數字是稅前收入,這里之所以要減去5000,是因為超過5000就要開始征稅了,5000正好是一個起點,超出5000的部分再與上述的表格中的3000進行對比參與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方面的計算。
如,上述Q5-5000得到的結果是:484.7
{}是明顯的數組標志,表示的是一組數據,也就是說將這個484.7分別乘以大括號中的數據,最終也得到一組數據,結果是:
{14.541;48.47;96.94;121.175;145.41;169.645;218.115}
后面同樣也是一個大括號的數組,而且在數量上與這個是對應的,那么將上面與稅率相乘的結果與速算扣除數進行相減,注意相減的方法也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是這樣的:
{14.541-0;48.47-210;96.94-1410;121.175-2660;145.41-4410;169.645-7160;218.115-15160}
得到的結果就是:
{14.541;-161.53;-1313.06;-2538.825;-4264.59;-6990.355;-14941.885}
后面還有一個0,也就是說最終Max的結果是在這個數組外加這個0,總共8個數字中取最大值。
上述結果中的最大值是14.541,最外面的函數Round,保留2位小數,四舍五入就是14.54。
有小伙伴不明白這個0是干嘛用的,如果你的稅前工資沒有達到5000,那么與5000相減得到的便是負數,那么比較后的最大值是0,也就是說不用扣稅。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0844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