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暢銷書40年:從《紅高粱》到《乖,摸摸頭》》來源于:由作者:陳韻霏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書房記以下文章來源于往事叉燒 ,作者叉少作者:叉燒往事(ID:chashaows)六七十年代,國家處
書房記以下文章來源于往事叉燒 ,作者叉少
作者:叉燒往事(ID:chashaows)
六七十年代,國家處在動亂中,大批知識青年從城里去了鄉村。
在下鄉的知青那里,一本書要傳閱幾十個人。為了多看幾眼書,不少人會挑燈夜戰,把整本書抄下來。
城里一樣是“書荒”。70年代末,新華書店門口總是排著長隊。王安憶說:“好像每個人都是文學青年似的。經典的文學名著,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基本是全部讀了個遍。”
1980——1990
1974年,顧城回到北京,那幾年他閱讀了大量古典文學,開始詩歌寫作。顧城每天很晚才睡,他枕邊放著一支鉛筆,夢醒出現靈感就直接寫在墻上。
1979年4月,顧城在臥室的墻壁上寫下了一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黑暗褪去,浪漫的年代揭開序章。
< 顧城 >
那時國內圖書缺口巨大,國家趕印了一大批文學名著,一上市就賣到一本不剩,幾乎每一本都是暢銷書。《**山伯爵》《紅與黑》《簡愛》這些名著全都賣了上百萬冊。
1980年4月,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去世,又引發了一波薩特熱潮。走在街上,幾乎每人腋下夾著一本薩特,每個人都能說上一句“他人即地獄”。
80年代的工廠里,經常能看到工人捧著薩特的書閱讀。
薩特帶起了閱讀艱深書籍的風潮,《存在與虛無》和《夢的解析》這樣學術類的書也印發了15萬冊。
很難想象符號學著作《人論》也發行了23萬冊。若是放到現在,估計只有部分傳播學的考研學生聽過。
1981年,《東方快車**案》《福爾摩斯探案集》《海底兩萬里》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和**的作品也進了新華書店。
1972年9月,《鹿鼎記》在《明報》上刊完最后一節,金庸宣布封筆。十年后,金庸**改編的電視劇在大陸地區發行,**也隨之暢銷。
金庸沒想過自己能締造武俠神話,他說:“我以**作為**與謀生的工具,談不上有什么崇高的社會目標,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懷抱興邦報國之志……”
古龍、瓊瑤和金庸一起登場,絕版30年的《圍城》也在這時重印。通俗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交鋒,難分高下。
但整個80年代最耀眼的文學明星,應該是莫言。
1984年,莫言考入**藝術學院。部隊把有創作成績的人集中起來,辦了寫作班。寫出《高山下的花環》的李存葆先生也在,那時他已經紅遍全國。李存葆先生的新**出來,大家組織了一次研討會。
會上,莫言說這根本不是**,像電影的分鏡頭腳本,內容像是政治部寫的英模材料。李存葆先生沒有翻臉,坐在一旁一句話也沒說。
會后很多人問莫言這小子是寫什么的,這么狂。
莫言憋了一股勁,要證明自己。年底,他寫出《紅高粱》,講了英雄好漢王八蛋的故事。
兩年后,《紅高粱》電影上映,**也成了最熱的暢銷書。劉索拉說,80年代,沒有人比莫言更火。
《紅高粱》之后,路遙長篇**《平凡的世界》出版,這部書長達一百萬字,登上書架一樣暢銷。
< 路遙 >
八十年代,女性作家三毛也俘獲了大量讀者,雖然李敖說她是“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但不妨礙三毛聲名遠揚。
有人回憶:“當時大學女生宿舍每個人一個蚊帳,一個屋子六個女生不去上課,每個人都是一包瓜子,一本三毛。宿舍里特別靜,只聽見嗑瓜子的聲音,讀得特別投入。”
1989年4月,三毛在大陸探親期間,“男女學生在校園里排成長隊與三毛握手,請她簽名的人數不勝數。”
1990——1995
如果你參加過學校運動會,應該不會對汪國真感到陌生。運動員在田徑場上奔跑時,廣播里總會如約傳出接近破音的女聲,煽情地念出那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這就是汪國真的詩。
1990年被出版業稱為“汪國真年”,他的詩集賣出了上百萬冊。
從藝術水準上說,這些詩遠不及海子顧城。但從名聲上看,汪國真是國內最后一個輝煌的詩人。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海子和顧城先后**,詩歌的時代一去不返。之后,幾乎再沒有詩集成為暢銷書,各類**幾乎完全占領了書店。
80年代中期,王朔開始在雜志上連載自己的**。
王朔說:“那時我看人是有個尺子的,誰讀瓊瑤金庸誰就叫沒品位,一概看不起。”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寫了《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我是**爸》、《動物兇猛》、《過把癮就**》等中長篇**。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先河。有不少作家批評王朔是痞子文學,但王朔的語言讓人耳目一新,文集也賣成了暢銷書。
王朔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文集實行版稅付酬制。每賣出一本書,作家就能拿到一份酬勞。蕭乾說:“王朔給**作家松綁了。”
王朔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但受益最大的人是余華。
< 余華 >
1992年,余華的**《活著》在《收獲》雜志首發,很快出版了單行本。
到2019年,《活著》累計賣出了六百多萬冊。第13屆作家富豪榜上,余華以1550萬的版稅收入,位列第二,創造了純文學的銷量奇跡。
面對余華創下的這個奇跡,好友莫言說:“對一個作家來說,一輩子有一部作品如此暢銷是一件幸運的事,但這更是一種不幸,因為有了這么暢銷的書,余華的創作動力明顯減退。”
在王朔,余華之后,王小波也寫出了優秀的作品,但運氣就差了很多。
《黃金時代》面世后,沒有出版社敢接。李銀河的朋友趙潔平是華夏出版社的部門主任,她看了《黃金時代》,說這么好的書應該出來。
趁著總編輯外出,趙潔平把書給出了。
總編輯回來后嚴厲指責了趙潔平,又給了處分,她大病一場。
書沒有正規發行渠道,不能參加訂貨會,也不能打廣告,根本賣不出去。王小波就和趙潔平推著自行車,后座綁兩捆書,到小書攤和圖書批發市場去推銷,還在路邊擺過地攤。
賣書時,王小波第一句話就是:“前幾本白送,后面再要再給錢。”
那些書賣了三年,直到王小波去世也沒賣完。
1995——2000
1995年之前,不論通俗與否,文學作品占了暢銷書的大半江山。這之后,圖書的商品屬性更加明顯。
1995年,著名播音主持趙忠祥出了自傳《歲月隨想》,梁曉聲為他寫了序——《領略趙忠祥》。當時趙老師履歷光鮮,沒有丑聞纏身,是全國**都愿意瞅兩眼的男人,加上自傳能滿足大家的窺私欲望,書一發行就賣出了百萬冊之多。
1998年春晚,宋丹丹在小品中說,倪萍寫本書叫《日子》,我也寫一本,叫《月子》。
《日子》的銷量絲毫不遜《歲月隨想》。電視與書店聯合出擊,兩位主持人坐穩了**男神女神的位置。
這兩本書熱潮漸退,前網絡時代也走向終點。
1998年,一本**的網絡**風靡全國——《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書里的女主角網名是輕舞飛揚,與男主痞子蔡網戀,在故事的結尾因病去世。這本**的盜版賣了幾百萬冊。可以說,現在有多少人微信**是“安道爾”,當年就有多少人的QQ昵稱是輕舞飛揚。
這本書的語言像是初高中學生日常聊天,基本奠定了日后青春**的文風。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韓寒退學,接著出版首部長篇**《三重門》。隨著《萌芽》《新概念》的火熱,韓寒被推成天才,成了所有青少年的偶像。
此時比韓寒小一歲的郭敬明還未成年。
九十年代末,**的閱讀門檻下降,學生成了暢銷書的主要閱讀人群。
2000年8月,**文學出版社引進推出了《哈利·波特》前三部的中譯本,首印60萬冊。一年半的時間,《哈利·波特》銷售了7700萬碼洋(書的單價乘以發行數),創下單本圖書出版的奇跡。
還記得,我的高中同學用每屏顯示7個字的MP3,看完了哈利波特全七冊。
2000——2005
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世界變化越來越快,人們被焦慮裹挾,變得害怕失敗。
一本在世界范圍內影響了人類價值觀的書橫空出世——《誰動了我的奶酪》。
書里借幾個小老鼠吃奶酪的寓言寫了人類不該懼怕變化,要積極適應,主動出擊。盡管《金融時報》評價說這本書“平庸得讓人吃驚”,但它的暢銷程度超過所有人想象。
<《奶酪》插圖 >
這本書在國外出版,兩年內銷售了2000萬冊。2001年引進國內,連續128周排在各大媒體暢銷書榜單前幾名。各家出版商爭相出版,一本幾萬字的小書被翻譯出了七個中文譯本。
從這本書開始,勵志書籍開始霸占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那幾年,最出名的人就是劉亦婷,所有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哈佛男孩女孩。于是《哈佛女孩劉亦婷》《北大女孩》《清華男孩》《輕輕松松上哈佛》這樣的書接連出現在圖書熱榜上。
同一時期《窮爸爸富爸爸》《長線是金》《短線是銀》《炒股就這幾招》發行,接著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細節決定成敗》。
不論實際效果如何,單從書名上看,這些書都提供了一種幻象——一書在手,天下我有。
2002年《致加西亞的信》出版,書里描述了一個理想的員工——羅文,對于領導的命令堅決服從,哪怕這個命令是穿越火線給遠在天邊的加西亞送一封信。
這本書暢銷的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企業老板批量買來送給員工,保證人手一本。
《加西亞》如果在現在出版,怕是很難爬上銷售榜單,還可能被新媒體抨擊為職場PUA。
勵志書籍和心靈雞湯的影響十分深遠,完全指明了**作文的寫作方向。只要多看看《讀者》《意林》,最終分數都差不了太多。
除了勵志和理財,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暢銷書還有另一個門類:青春戀愛**。
2001年《那小子真帥》發行,幾乎每個女孩都有上課時偷看《那小子》的經歷。這本**講述了一個家里有錢,長相一流的男生和一個平凡女孩子的愛情故事。
《那小子》堪稱霸道總裁的青少年版,為日后總裁文的誕生打下了堅實基礎。
勵志與理財書籍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浮躁氣息,與之匹配的,國民圖書閱讀率從1999年到2005年連續下跌,從60.4%一路降到了48.7%。
2005——2020
在閱讀衰落的時候,一檔代替大家讀書的電視節目熱播——百家講壇。
相應的,易中天和于丹也成了暢銷書作家。尤其《于丹<論語>心得》還賣到了韓國日本,于丹被日本稱為“女孔子”。
于丹一夜成名時,郭敬明陷入了版權官司。
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級****作出終審判決,認定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對莊羽的《圈里圈外》構成抄襲。盡管如此,郭敬明仍在文壇屹立不倒。
2007年,郭敬明出版了**《悲傷逆流成河》。2008年至2012年陸續出版《小時代》“三部曲”。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編自導的同名電影《小時代》問世,票房一路飄紅。
馬未都評價說這電影好,在電影史上有一筆,“混亂的時代得有幾部混亂的作品,最不靠譜的奢華就得拿這片子說事,別的還真沒有。”
正所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郭敬明用傷感與矯情的文字把一代青少年帶進了迷茫的胡同,這才有了后來《誰的青春不迷茫》。
也許是前幾年的勵志把大家身體搞壞了,2009年,除了發揚光大的青春文學,養生書籍也開始暢銷,最著名的是張悟本的那本《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2010年2月,張悟本做客湖南衛視節目后,知名度迅速提高。因為書中宣傳的綠豆和生吃茄子治百病,一夜之間,全國的綠豆和茄子都漲了價。
張悟本和父親之前都是北京第三針織廠工人,但他說自己學過醫,父親是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生。記者問起來,張悟本的父親說不知道爺倆還做過醫生。
這時,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書的熱度還沒降,作者已經先“涼了”。2012年,于丹被轟下講臺。2014年霧霾嚴重時,于丹說“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里。”遭到全網群嘲。
2016年,郭敬明的第一批讀者步入社會,他的作品號召力不復當年。第二部電影《爵跡》票房遠沒有達到預期,電視劇《幻城》的收視率也沒能超過1%。也許郭敬明沒想到,《小時代》收割的竟是最后一波情懷。
<《小時代》劇照 >
前浪滾滾而去,后浪兇猛涌起。新的時代里,暢銷書真正的明星是全宇宙“最斜杠”的大冰。
2013年,大冰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他們最幸福》,2014年出版《乖,摸摸頭》,2015年是《阿彌陀佛么么噠》。除了擁有比龍母還長的稱號外,大冰書的暢銷數字也是一騎絕塵,曾在一個月內售出150萬冊。
2016年,大冰獲得“第十屆作家榜頒獎盛典”年度暢銷作家獎 。大冰以每年一本的速度介紹自己的身邊的浪漫朋友,如果說這些朋友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都不上班。
上學時羨慕韓寒不上學的讀者,重新羨慕起了大冰朋友的不上班。
2018年,也許是大冰沒有結識足夠多不上班的新朋友,新書的內容有些不足,于是給《他們最幸福》添了些內容重新出版,更名為《你壞》。
這本書的宣傳介紹是這樣的:
《你壞》復原了最初的文字結構和文字尺度,復原了最初的分段、標點、篇章排版,復原了他的原意、本意、誠意、心意,也復原了初稿里的大段刪減。
除此之外,《你壞》是一本超超超超超超超值的書。
《你壞》全書頁,是大冰所有書里字數最多、厚度最厚的,頁數比曾經最厚的一本還多56頁,定價卻只漲6毛角,全書相當于8分/頁。作者堅持如此,我們也無可奈何,請各位同行見諒。
由此可知,如果買書是為了論斤賣廢紙的話,那么《你壞》的性價比最高。另外,相信大冰的誠意、心意、本意也十分壓秤。
今年,熟悉的**作再次出現,《啊2.0》在《阿彌陀佛么么噠》的基礎上增添十萬字重新出版。
至于為什么不等兩年,攢夠內容一次出書,大家心里應該都有**。
結尾
多年以后,我們才發現,《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經營不善,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包治百病的張悟本早早因為糖尿病和腦梗進了醫院;而劉亦婷的人生巔峰就是進入哈佛并被寫進書里。
除了賺到一大筆版稅之外,那些人生導師似乎也沒得到什么理想的人生。
幾十年過去,暢銷書榜單幾經變換,紅極一時的作家聲名逐漸模糊,當年奢侈的圖書逐漸變成一次性的商品。
季風書店的創辦人嚴博非說:“今天人類終于進入了一個物質主義的消費世界,當所有的神圣事物都不再與我們的世俗生活相關的時候,所有的個人都將成為孤獨的失去理想的個人,再無某種終極關懷將他們連接起來。這時的人類將不再能應對大危機,社會一旦發生崩潰將無法重建。”
所幸,經典的文學書籍仍然在書店角落長久地停留,維系著我們社會的共同想象。也許,那些才是我們應該多看幾眼的書。
本文原作者為陳韻霏,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韻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61138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