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本文的標題是《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來源于:由作者:陳水萍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當下的筆記本市場已經走向了瘋狂細(nei)分(juan)的時代

當下的筆記本市場已經走向了瘋狂細(nei)分(juan)的時代,游戲本輕薄化、輕薄本高性能化、家用本商用化……各種模糊邊界的玩法層出不窮,其目的不外乎就是想要讓產品的用戶畫像更豐富一些。

隨著處理器和顯卡等硬件的性能功耗比越來越高,輕薄化設計扮演的角色分量也越來越重,在這個處理器和顯卡都在新舊交替的節骨眼上,Redmi高舉“輕薄+高性能”大旗,推出Redmi Book Pro 15 2022并不讓人意外,從目前我們的測試體驗來看,它的確是一款“披著羊皮的狼”。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大核高性能,小核長續航

沒錯,Redmi Book Pro 15 2022是首發英特爾12代H45處理器的機型之一,我們拿到的是搭載Core i7 12650H的旗艦版,往下還有Core i5 12450H的版本,Core i7 12650H采用英特爾第三代10nm制程,不過,英特爾為它設定了一個名為“Intel 7制程”的定義,就是與臺積電7nm同世代的意思……

12代酷睿最大的改變就是采用了混合架構設計,也即安卓和蘋果玩家熟悉的大小核,Core i7 12650H采用了6顆支持多線程的性能核心和4顆效率核心的組合,總計10核16線程,性能核心運行頻率2.3~4.7GHz,效率核心運行頻率在1.7~3.5GHz,設計TDP為45W。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相對于前代的Tiger Lake H45處理器,12代H45物理核心數量相對更多,即便都是16線程, Core i7 12650H性能也比前代Core i7 11800H更加出色,CineBench R23多線程成績突破了13400分,比前代提升了近9%,這意味著在編程、Offcie辦公應用、平面設計等領域相對都更有優勢。

當然,這是在Redmi Book Pro 15 2022通過Fn+K快捷鍵切換到極速模式跑出的成績,現在多數國產品牌筆記本都有性能模式切換功能,大家在使用前可別忘了按需切換,否則很有可能影響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Core i7 12650H的單核性能提升也非常猛,CineBench R23單核突破了1700分,比Core i7 11800H的1500分增強了不少,考慮到目前3A游戲對多線程的支持基本上就只到6核,我們在測試大多游戲時也不難發現處理器占用率只有20~30%,因此較少核心,尤其是單核性能的高低對游戲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在這方面Core i7 12650H有明顯的優勢。

常見的筆記本測試往往以純粹的性能上限為主,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很少遇到處理器顯卡都滿負載的情況,尤其是輕薄本用戶,我們更需要它“能屈能伸”,大小核最大的優點就是既能靠性能核心沖刺,也能靠效率核心保續航。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在選擇靜謐模式、聯網、50%亮度和音量狀態下使用Windows 11自帶的“電影與電視”播放本地1080P視頻,多數時候都是由4個效率核心充當運行系統的主力,在1小時左右的本地視頻播放,同時還偶爾聊幾句微信的情況下,電池從72Wh下降到了62Wh,所以Redmi Book Pro 15 2022在日常輕度使用下的續航6個多小時沒有問題,別忘了這可是一臺性能并不弱的輕薄本。

RTX 2050!?

必須承認,當我拿到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第一時間,滿腦子就是“RTX 2050?是不是搞錯了?”但事實上RTX 2050是一款去年年底才發布的新顯卡,雖然類屬于RTX 20系列,但它并沒有使用RTX 20系列常見的12nm TU106“圖靈”微架構,而是使用了與RTX 30系列相同的8nm GA107“安培”微架構,而且標配了2048個著色器單元。

看到這兒感覺它似乎比RTX 2060還要強,但老黃手里的西瓜刀豈能容忍這種“僭越”事件的發生?所以RTX 2050經歷了慘絕人寰的降格:顯存位寬被砍到了64bit,也就是雖然運行在相同顯存頻率下,RTX 2050的顯存吞吐量也有RTX 2060的1/3,而且顯存容量下降到4GB,功耗也被限制在45W以內,性能遠不如RTX 2060,真實**稍高于GTX 1650。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但老話說得好:“瘦**的駱駝比馬大”,RTX 2050畢竟支持光線**和DLSS,尤其是后者,通過降低實際渲染分辨率,再利用深度學習的數據放大畫面,從而在大幅降低硬件開銷的情況下保證畫面素質,提高游戲幀率

以《戰神》為例,開啟最高效能的DLSS實際渲染分辨率僅為1068×668,但能保證在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3200×2000分辨率顯示屏上以低**近60fps運行,畫質看上去也完全可以接受。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另一款最近剛更新的3A大作《賽博朋克2077》在開啟“超級性能”DLSS和低**時能夠跑到50fps左右,而即便是目前還不支持DLSS的《極限競速:地平線5》,也能在低**并手動開啟光線**的情況下實現平均58fps,沒有DLSS和光線**的RTX 1650可做不到這一點。

別忘了我們還可以進一步降低輸出分辨率來運行,畢竟15.6英寸的顯示點距本來就比較小,哪怕降低到1920×1200也是夠看的。需要注意的是DLSS的開啟會增加處理器的負荷,但對于處理器性能本身就很強的Redmi Book Pro 15 2022來說也不算事兒,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啟。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當然,在6000~7000這個價位,Redmi Book Pro 15 2022面對的對手主要還是使用RTX 3050的機型,后者的顯卡性能無疑更加出色,產品端的差異點在于Redmi Book Pro 15 2022是基于輕薄本的設計來提高性能,因此即便做到了15.6英寸1.77kg,也依然有72Wh大容量電池,Redmi Book Pro 15 2022采用的130W適配器也比大多RTX 3050筆記本的180W適配器更小巧。

反觀競爭對手,要么就是厚實的傳統游戲本,要么是基于游戲本思維來改輕薄設計,往往會選擇犧牲電池容量,比如選擇50Wh以內的電池,但性能和功耗上限更高,接口也更豐富,所以嚴格來說它們的設計思路并不完全重疊。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至于缺點或是不足——沒有獨顯直連,為此我們進行了對比測試,在獨顯直接輸出到外置顯示器的情況下,游戲幀數會提升5~10%,但考慮到3A游戲的幀速基數本來就不大,這點差距其實并不會引發質的區別,在《英雄聯盟》等電競游戲里雖然會有更可觀的幀速差異,但也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感知范圍。

我認為獨顯直連屬于錦上添花的功能,有當然更好,但沒有也并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不過話說回來,市面上的商務本出于功耗的考慮都沒有獨顯直連,即使是游戲本也不是所有型號都有獨顯直連。

性能釋放勇猛且“溫暖”

雖然**為一款高性能輕薄本,但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性能釋放策略其實頗有游戲本的風范,單烤處理器時,哪怕沖到了97℃也絕不退縮,Core i7 12650H處理器可一直跑在55W的功率上。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雙烤處理器和顯卡時,處理器會回到20~30W之間,而且頻率會大幅降低,散熱策略是優先保證RTX 2050顯卡以45W全速運行,此時處理器和顯卡都不會超過80℃。游戲中因為不會真正的處理器和顯卡同時滿載,不會觸發溫度墻限制,因此合并功耗可以達到甚至超過80W,這個表現還是挺不錯的。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即便Redmi Book Pro 15 2022采用了雙風扇三熱管設計,但因為性能釋放策略比較生猛,而且只有屏下出風,沒有采用在游戲本上更常見的多面出風設計,在這個已經開始炎熱起來的季節用著有點容易“上火”。

玩20分鐘游戲后我們對鍵盤面進行**測溫,可以看到鍵盤中部,G、H、J鍵附近已經達到了58.3℃,這也正好對應了處理器和顯卡所在的區域,W、A、S、D鍵附近也有43℃以上。所以我并不建議大家長時間用鍵鼠玩游戲,反正現在大多3A都是全平臺,除了射擊類游戲之外,手柄都是第一選擇,再怎么燙也影響不了我。

Redmi Book Pro 15 2022還搭載了16GB LPDDR5 5200MHz雙通道內存,帶寬升級的同時功耗還明顯降低,因為是板載內存所以無法升級,不過這個容量對于哪怕是3A游戲或視頻剪輯來說也勉強夠用了。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存儲方面則是512GB PCIe 4.0 SSD,實測順序讀寫3.4GB/s和2.7GB/s,4K隨機讀寫70MB/s和197MB/s,軟件的啟動響應也很快,游戲讀取不需要冗長的等待時間。但說實話,這樣的成績對于PCIe 4.0 SSD來說比較一般,尤其是4K隨機讀寫,基本上就是PCIe 3.0的水準。

容量分配默認146GB在C盤,剩余為D盤,這個分配可以讓D盤容納至少2~3個3A大作,C盤也有充裕空間存放數據。需要注意的是,SSD采用單插槽設計,只能替換而不能直接升級,有容量焦慮的最好早做打算。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3.2K高分屏,全金屬機身,跨屏互聯一個不落……

屏幕是Redmi Book Pro 15 2022除了性能之外最大的看點了,它沿用了前代16:10的3200×2000分辨率屏,這個分辨率相當罕見,至今也是 “獨一份”,PPI達到了242,顯示效果很細膩,最高還支持90Hz刷新率,可以通過Fn+S與60Hz進行切換,最大亮度達到了400nit,采用DC調光并通過了萊茵TüV硬件低藍光認證。性能方面覆蓋100% sRGB色域,出廠校色Delta E小于1.5,尤其適合用作攝影后期制作。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說到影音制作,不得不提它標配的UHS-II SD讀卡器,這已經摸到了目前SD卡的天花板,再加上1個雷電4和1個U**-C 3.2 Gen2(這兩個接口都能充電),通過NVMe SSD硬盤盒進行測試,傳輸速度均能突破1000MB/s,對于使用外掛SSD拍攝視頻的用戶來說可以很快捷地傳輸數據,考慮到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性能,進行中輕量級別的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 Pro處理都沒什么問題。

Redmi Book Pro 15 2022是該系列的第二款作品,跟去年的前代機型相比,這一代其實根據總體散熱需求的提升而完全修改了模具設計,A面和C面都是CNC一體成型,整機采用6系鋁合金材質打造,機身側壁更是2.2mm的加厚設計,相對于沖壓成型的設計來說厚度增大了一倍有余,因此Redmi也聲稱整機可以經受住50kg的重壓而不受損。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厚度也是新模具的特點之一,最薄處14.9mm,前后端都比上代產品薄了12%以上,但因為散熱系統也從單風扇雙熱管升級到了雙風扇三熱管,重量有1.77kg左右,與前代相比還多了幾十克,但也無傷大雅,仍然是此類產品中最輕薄的型號之一。

跨屏互聯功能也算是Redmi的傳統強項了,也是目前國產品牌構建自家生態矩陣的必需品,Redmi Book Pro 15 2022可以通過MIUI+讓手機和筆記本系統跨界,實現大小屏的無縫接力,當然,這些玩法大家應該都已經耳熟能詳了,總體來說就是“社畜”們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幫手。

除此之外,它還內置了全新的小米電腦助手和小愛同學,并預裝Office家庭和學生版,同時還有一年的WPS Office會員,上手很簡單。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最后來做個總結吧,作為一款以輕薄本為基礎來打造的性能級產品,Redmi Book Pro 15 2022結合新一代的英特爾處理器和功耗恰到好處的RTX 2050,實現了6000~7000元級價位的均衡設計,既不會增加便攜負擔,同時性能與續航也稱得上攻守兼備,它還有同價位很少見的3.2K 90Hz高素質屏,適合需要盡量輕便但性能也要跟得上游戲、創意工作需求的用戶選擇。

如果你更在意性能,那同價位還有更多同樣搭載英特爾12代處理器和RTX 3050級別的傳統高性能本可選擇,雖然便攜性和屏幕分辨率有所下降,但因為可以開更高的**和有更高的刷新率,游戲體驗也會進一步提升,具體該如何權衡就全憑自身需求來判斷了。

Redmi Book Pro 15 2022測評:以輕薄本為基礎打造的性能級產品
本文原作者為陳水萍,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水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21351638.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北辰区| 铁岭县| 涿鹿县| 丘北县| 拉萨市| 钦州市| 客服| 龙南县| 甘孜| 河曲县| 邢台市| 侯马市| 宣化县| 同江市| 绥阳县| 兴山县| 靖宇县| 酒泉市| 定日县| 边坝县| 营山县| 乃东县| 白山市| 绩溪县| 临清市| 桂东县| 綦江县| 阿坝县| 淮南市| 抚顺市| 嵊州市| 昌黎县| 耿马| 吴堡县| 彰武县| 高州市| 青阳县| 新密市| 新营市|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