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微軟把Office在移動端免費了,but so what?》來源于:由作者:陳恒奇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前些天,PingWest 就 Dropbox 和微軟 Office 進行功能深度整合
前些天,PingWest 就 Dropbox 和微軟 Office 進行功能深度整合一事進行了分析。在文章中,我們試圖在這次看起來“業務互補”的合作背后,揭示一些雙方各自的隱衷。而從昨天 Office 移動端完全免費的消息來看,微軟的麻煩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更嚴重一些。
Office 毋庸置疑是一款優秀的產品,它已經陪伴人們走過了 25 年的時間,為人們帶來了無可計量的效率提升。但現狀是,微軟在文檔處理工具市場上借助 Office 所積累的地位正在逐漸流失。微軟依然強大,但這并不足以保證它能在這個時代里繼續占領先機——一個移動為先的時代。恐怕這也是為什么履新半年的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一直在強調云為先、移動為先(Cloud first Mobile first)的發展戰略,而 Office 正好是最值得提及和分析的例子,因為它將微軟的兩條“優先”集于一身。
微軟花了極大的力氣把 Office 效率套件的三大主要產品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搬到云上和移動端上,卻發現自己早已落后競爭對手太多。根據微軟方面給出的數據,截止至今年 9 月 30 日,Office 365 的個人和家庭版用戶總數在 700 萬左右,較一年三個月前增長了 600% 左右,其中家庭版付費訂閱用戶在 350 萬左右。這個增長看起來很可觀,但競爭對手 Google Drive 的活躍用戶數據(包括了 Docs、Sheets 和 Slides)卻要好得多,已經超過了 2.4 億人。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指出,Office 365 企業用戶為微軟帶來的收入仍然占到了 Office 部門總營收的9成,而此番微軟只是給了移動端個人用戶開放了** Office 365 的機會。或許這個決定能夠給微軟帶來更多個人用戶,在微軟下個季度財報上卻很難有更多實質的、華爾街分析師更關注的體現。
現在的 Office 的確擁有了云和移動的基因,但對這樣一個重量級的產品進行基因改造,就真的能讓其符合移動時代的用戶習慣,在市場上找到立足地嗎?在本文中,我們將嘗試一步步破拆 Office 在移動端的表現,找到問題的**。
1. 用戶在移動端上需要 Office 嗎?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給 Office 下一個定義。Office 是什么?拿 Word 來說,它是一款效率工具,被用來幫助人們解決和文檔處理最相關的需求:將文字按照正確的大小、排版和顏色落實到紙上。Word 是擁有更多復雜排版功能的工具,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用來寫作的了;Excel 則更復雜,是一個擁有完整的統計和分析功能的數據工具;PowerPoint 是用來編制較為復雜的演示文檔的工具。Office 套件的三駕馬車,上面坐的都是正經的“大將”。
可問題是,在移動時代,誰會在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來做如此復雜的工作呢?至少沒有人會雙手握著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來編寫文檔吧、繪制表格、制作 PPT 吧?換而言之,一場現代的、快速反應的局部戰爭,有調用大將的必要嗎?用戶攜帶移動設備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需要電腦軟件那么“重”的功能,一個輕量級的應用,能夠讓他們及時查看文檔當中的重要信息,保持多端上數據同步足以勝任。Office 的確是在所有與文檔編寫工作功能上最全面的工具,但它太重量級了。
2. Office 在主流移動**作系統中沒有地盤
主流移動**作系統包括 Android 和 iOS,而微軟在 iPhone 和 iPad 上,以及 Android 平臺上都推出了對應的 Office 版本。
現在所有的移動端版本均可以**包括讀取、查看、編輯和保存在內的所有功能,但免費的功能也有先來后到之分。用戶購買一臺全新的 iOS 設備的時候,設備內是不包含任何的大型文檔處理功能應用的,不過用戶在第一次登陸 App Store 的時候就會被直接推薦安裝 iWork 套件,包括 Pages、Numbers 和 Keynote。在 Mac OS X 10.10 和 iOS 8 推出之后,允許用戶在桌面和移動設備之間無縫繼續文檔處理工作的 Handoff 功能,成為了 iWork 的殺手锏。
而 Android 設備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各有不同,不過微軟在 Android 上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的預裝優勢。在除了**以外的其他市場,Google 對于 Android 生態的把握能力較強,此前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曾經報道,Google 打算將強制設備廠商預裝的 Google 應用數量提高到 20 個,而在這 20 個應用當中就有 Google Drive(Docs、Sheets 和 Slides);在 Google 對生態缺乏把握能力的**市場,各廠商都在制作自己的**作系統,而裝機量最大的 MIUI 的預裝文檔處理套件,是小米創始人雷軍過去創立的金山產品 WPS。
這個情況還是建立在忽視本文中第一條問題中所舉出的情況之上。事實上,絕大部分用戶在移動設備上并不需要文檔處理這種重量級的工具,即便需要,也有功能 / 預裝優勢更大的替代品可以使用。微軟在 iPad 上推出 Office 的時候的確受到了蘋果 CEO Tim Cook 鮮見的公開歡迎,但其實競爭對手不是真正地歡迎 Office,而是在移動端上,根本不擔心自家完全免費的文檔處理工具受到半收費半免費模式的 Office 的威脅。微軟在 iOS 和 Android 上沒有地盤,而在移動設備市場只有個位數市場份額(少于 3%)的 Windows Phone 根本也稱不上「地盤」——Office 和 Windows 合起來卻占去了微軟總營收 18%的水平,當家文檔處理工具的付費用戶量提不上去的話,微軟比競爭對手要著急的多。
3. Office 沒進入移動設備前,功能就已經被競爭對手分化
正如之前提到的,正因為 Office 的功能太過重量級,在輕量為核心理念的移動端,競爭對手太多。在云存儲方面,Google Drive、Box、Copy,以及國內各種云存儲產品都能夠替代 OneDrive / Office,提供夠用的基礎級文檔查閱功能;想要編輯一個可供在移動設備上查閱的文檔,功能全面一點的有 Evernote、Quip,簡單一點的有 Google Keep、Simplenote,以及各種便簽產品,而且他們都自備了云端存儲、跨平臺同步的服務。
這些產品都比 OneDrive / Office 套件要輕量,有一些還具備能夠吸引移動設備用戶的額外功能,比如相機拍照備份、連接日歷提醒和列清單等功能——什么?OneNote 也能記筆記列清單?看看 OneNote 在 Google Play 等應用商城上面的用戶評價吧:登陸困難、**作復雜、同步功能低級,等等。十年前,微軟曾經是效率的代名詞,但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更多更加輕量,在細分功能和領域上功能更加強大,體驗更好的應用,帶給用戶的效率提升比微軟要高得多。
Office 依靠前兩天和 Dropbox 的深度合作以及昨天的移動端功能全免費,狠狠地刷了兩次存在感。但存在感再高、移動端功能再全面,也改變不了用戶在 iPhone 和 iPad 上沒有排版公文報告和寫銷售業績 PPT 需求的現狀——這些職責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屬于 PC。Office 在 PC 端的功能已經非常強大,但將功能拷貝到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將其連接上后端的云服務,并不是 Nadella 所追求的業務云端化、移動化的最終目的。
微軟希望在移動端上提高用戶的效率,但或許未想到:移動端上使用文檔編輯的功能來提高效率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移動設備主要是用來通訊、快速獲取重要信息和消費媒體內容的,其設備的尺寸大小和交互形式注定不適合復雜、重量級的文檔排版,更別提究竟多少用戶會有如此強烈的需求,會想要在幾吋的小屏幕上來處理復雜的文檔。
除非未來移動設備的用戶交互形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比如所有移動設備用戶都開始認為 Surface 這種形式的電子設備是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必須的,否則 Office 以現在的形態,在移動端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本文原作者為陳恒奇,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恒奇,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1131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