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真我GT Neo3評測:與K50隔空交手》來源于:由作者:陳國安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3月22日,realme真我發布了天璣8100+首發150W快充+IMX766的新機真我GT Neo3
3月22日,realme真我頒布了天璣8100+首演150w快充+imx766的新機真我gt neo3,其有“5000mah干電池+80w快充”和“4500mah+150w快充”兩個本子。它和終身之敵redmi“凱五菱”比較,又會怎樣?咱們此刻就來看看。
真我gt neo3參數扼要復讀:8.2mm,188g重。天璣8100,帶獨顯芯片,扶助玩耍插幀。6.7英尺120hz柔性直屏。前置1600w,主攝imx766(ois,f1.88),800w超廣角+200w微距。
5000mah+80w版:
6+128版1999元
8+128版2299元
12+256版2599元
4500mah+150w版都帶100帶領發優惠:
首演8+256版2599元
首演12+256版2799元
表面
恭請函是一罐即溶冷萃黑咖啡茶↑
真我gt neo3很有牌面地首演150w快充,比本人爸爸還快。u**-c口充氣頭型號是vck8hach,重172g。安排和之前一加和oppo的80w快充頭逼近,泰半圈,但更扁少許。配送的雙頭u**-c線,線長1米安排,極為健壯。
充氣頭兼容45w pd和pps,最高20v,不妨充條記本,但此時峰值交流電惟有2.25a,對用高交流電快充的呆板不和睦。比方25w“快充”的三星旗艦就連25w都跑生氣。蓄意下一代能安排一下交流電,讓充氣頭越發環境保護。
配送的灰色硅膠殼↑
真我gt neo3除去“狂飆黑”是罕見的純玄色,其余的勒芒(藍)和銀石(白)配飾都是跑車關系,它們都利害常馳名的賽道。勒芒版是高飽和度的藍紫色,銀石版是黑中框、白后蓋的常見貓熊配飾,都有塞車關系的塞車雙留言條紋。跑車安排縱然是有探求,但仍舊蓄意后期能搞個純白色,光顧一下咱們那些低調的深圳灣一號業主。
真我gt neo3的“普拉斯提克”中框質感出乎預見,沒有地線槽,但又做出了非金屬的發覺,并且沒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亮面/多檔次處置,大略干凈,犯得著友商進修。
后蓋弧度天然,配上188g機身,手感鮮明好于k50。麥克風刻意做出扁平狀,但按例誹謗“把麥克風放在sim卡槽左右”的安排,仍舊有大概讓麥克風被sim卡針誤懟。
真我gt2 pro、真我gt neo3、redmi k50↑
真我gt2 pro、真我gt neo3、一加10 pro、oppo find x5 pro↑
iphone 12 pro max、真我gt neo3、redmi k50
上方是真我gt neo3,下方是iphone和redmi k50
新cop工藝搞出來的2.37mm下邊框,真實和iphone差不遠。反面這個開孔直徑3.74mm的前置,巨細還算平常,但場所偏下,擠占了一局部表露地區,讓真我gt neo3的報告欄比平常機型越發“壯碩”。
唱工&螺紋&外放&振動&nfc&系統
真我gt neo3完全唱工較好,裂縫精細,按鍵虛位較小,電源鍵還帶斜紋,麥克風和喇叭都有網布。屏幕墊圈是雜面,且表面積較大,很hi簡單劃花。
不管是按鍵仍舊中框,都把“高分子會合物資料”做到如假亂真。昔日把塑料玩出花的三星,都偶然能把塑料做得這么像非金屬。
短焦螺紋,場所偏下,速率和辨別率平常,以至對沾水容錯度還比罕見機型還高級中學一年級點;
0809的x軸馬達,和k50系列同級,振蕩力度和緊致度都是中規中矩;
杜比全景聲+hi-res認證的雙喇叭,響度不算很大,仍舊和k50差不離。下喇叭一致響度大于上喇叭,但上喇叭開孔很大,反面時安排響度較為平衡,音色還ok。后蓋共振鮮明,徑直產生“5d振感”;
真我gt neo3也有和真我gt2 pro同款的360度nfc,無需辨別正面與反面,以至機身上邊框都能觸發nfc,是現在最佳用的手機nfc地線,大概沒有之一;
其余,真我gt neo3再有此刻很罕見的雙卡雙通,卡1通話時,卡2也能接電話。這種功效買罕見少,且用且保護;
系統就不說了,本來即是換了中心的coloros 12。系統流利安適,功效完備,但不讓換第三八仙桌面、鎖定app只能5個、后盾處置極為莊重等個性仍舊在,對機圈愛好折騰的用戶仍舊不太和睦。
屏幕
真我gt neo3搭載天馬/京東方的6.7英尺120hz oled柔性直屏,cop封裝,都是類鉆陳設。2412×1080,394ppi,全部亮度峰值800nit,限制1000nit,帶出工廠和學校色,360hz觸控采集樣品率,1000hz剎時采集樣品。
類pentile鉆排,赤色和藍**像素都是方形。物理精致度和三星的p排oled逼近,但天**子像素挪用還有待于普及,字體邊際仍不如三星厲害。開拓者選項有類dc調光電門,實地測量并非ui電門。
真我gt neo3屏幕全白手動亮度489nit,激勵亮度830nit,高于官方值,逆向虛標了屬所以。亮度目標上已和三星的e4屏幕同級,超過很大。各別形式下,屏幕色準展現中規中矩。
屏幕肉眼雜感較好,平均度普遍,咱們手上這臺略有頂部偏冷的情景。固然仍舊贏不了三星同級別屏幕,但天馬、京東方、維信諾等國產供給商近幾年的屏幕超過疾速,犯得著激動。
拍照:imx766+ois真我gt neo3主攝是帶ois的imx766,5000萬像素,1.0μm,1/1.56",f1.88光圈。前置1600w,f2.45;800w,f2.25的超廣角;200w,f2.4的微距。
和真我gt neo3比拍照的,本不該是redmi k50,但問它們拍照差異的用戶較多,這邊強行比較一下:
主攝與超廣角比較
主攝與超廣角比較,中心夸大(要不是領會超廣角是定焦畫面,還真覺得真我是虛焦了)
主攝比較1
主攝比較1,中心夸大
主攝比較2
主攝比較2,中心夸大
同場景,“2倍變焦”,中心夸大
主攝比較3(提防高光局部)
主攝比較3
主攝比較3,中心夸大(可恨的夜梟算法,還我辨析力!)
超廣角比較1(小米11 ultra的超廣角,視線大了好幾圈)
超廣角比較2
超廣角比較2,中心夸大
超廣角比較3(提防高光)
超廣角比較4,差異過大,以至都沒有夸大的需要
這邊小米11 ultra動作規范參照退場,特性是極高的暗部寬大度,真實的夜視儀,但弱光下的夜梟算法,對詳細的涂鴉也是絕不包容。k50主攝視線更小(白晝極限辨析力反倒是3臺里最佳的)、超廣角視線更大,硬件和算法都有劣勢(超廣角以至沒有機動夜景),就不多做評介了。
真我gt neo3和k50的相機差異,正如紙面規格,不完備可比性。imx766真實是顆好cmos,夜景展現還不錯,更加是詳細展現,高密度詳細處以至有點一致華為的ai紋理。超廣角規格鄰近,但無論如何有多幀合成,展現鮮明好于k50。真我gt neo3成片飽和度偏高,白平穩完全ok,略有品紅目標,重要缺點是高光制止算法,高光簡單溢出,以及超廣角的多幀合成(hdr和夜景)涂鴉很猛。
性能真我gt neo3搭載行將變成老伙伴的天璣8100,臺積電5nm工藝,cpu是4×2.85ghz a78+4×2.0ghz a55,大亞灣核電站512kb l2緩存,4mb 的 l3 緩存。gpu是mali-g610 mc6,頻次仍舊查不到。從與天璣9000的功效/范圍差異,其頻次不會低于850mhz。
固然天璣8100的4顆大亞灣核電站是一律的,但cpu安排很特出。在k50和真我gt neo3的gt形式都是“1+3”形式,按照場景會有“1高3低”和“1低3高”的各別設定。但真我gt neo3果然再有“1+2+1”和“1+1+1+1”形式,這似乎就不是同一個中心簇,真是長看法了。
真我gt neo3的峰值性能輸入比k50越發激進,更加是多核功效,徑直沖上4000分,驍龍8 gen 1都饞哭了。gpu局部比k50更頑固,閃存速率也有確定差異。
其余,現本子固件中,真我gt neo3在3dmark的sling shot extreme場景,兩個子名目,一個平常,一個不平常。大概和上頭提到的中心簇挪用相關?又大概與此時cpu挪用過度失望相關,姑且未能找到因為。
cpu頻次遏制越發精巧,理當功耗遏制更好,但真我卻給真我gt neo3配了比驍龍8 gen 1機型更猛的散熱。真我gt neo3有4129mm2 的不銹鋼vc+39606mm2總散熱表面積,vc和真我gt2 pro一律大,但總散熱表面積還比真我gt2 pro還大了7.74%……天璣8100:我感觸**是多慮了。
真我gt neo3溫度控制十分莊重,室溫25.5度,3dmark的wild life unlimited壓力嘗試20秒鐘,反面最高溫42.4度,背后41.8度,溫度線樹立十分頑固,感化了輸入,但寧靜度仍舊有98.5%。
真我gt neo3再有一顆pixelworks的x5系列獨力表露芯片用來玩耍插幀。和iqoo 等同業一致,gpu襯托45或60幀,表露芯片補幀到90或120幀,用**縱推遲(究竟gpu是按從來是幀數襯托)來調換更低的功耗。
真我的特出在乎傳播能在手機幀率繃不住時機動切換成插幀形式。首演扶助120fps的《王者光彩》和《豪杰同盟》、90fps的《原神》等20多款玩耍,但是要3月24日之后才有適配,截止投稿時還沒時機嘗試。
續航與充氣
真我gt neo3的4500mah雙電芯,200尼特亮度,經30秒鐘《寧靜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條)、30秒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秒鐘微博短視頻、各30秒鐘的wi-fi和5g越野,共2.5鐘點的續航嘗試后,結余電量73%。展現優于高功耗soc旗艦,干翻很多干電池更大的敵手,但未到達**對天璣8100+1080p屏幕的預期。
真我首演的150w快充,兩顆變化功效98.5%的定制電荷泵,兩路20v 3.75a轉兩路10v 7.5a,最后整組成夸大的10v 15a大交流電。
大概是怕用戶擔憂,真我搞了萊茵快充安定認證(什么認證交易都有,萊茵贏麻了)。充氣通路除外,再有一顆獨力的mcu監測狀況,能徑直封閉150w快充。充氣口里面減少更耐侵蝕的銠釕合金,并傳播干電池有1600次充尖端放電輪回(和oppo find x5 pro同數值)。
實地測量峰值131w,保護1分40秒;第二檔104w 50秒;第三檔68w 2分半鐘;隨后是“長達”近12秒鐘的50w-54w;43w保護1.5秒鐘 ;隨后慢慢低沉,19:44秒徑直從16w歸零斷充。進程中機身偏熱,但在平常范疇內。
真我gt neo3即使是第二檔功率,都比平常的120w都高,100w之上保護功夫約2.5秒鐘。系統表露電量100%后3秒鐘才斷充,但前5秒鐘的本質充入和系統表露電量很鄰近。
真我gt neo3與一眾120w快充機型比較。無特殊標明的都是系統電量讀數。同一條龍的臉色條越長,速率越快↑
折算成充入電量后比較,同一條龍的臉色條越長,速率越快↑
真我的150w快充設定,重要提高40%電量以次的充氣速率。固然最后充氣時間長度辨別不大,但前3秒鐘,真我gt neo3都處在超神狀況,電量延長按秒計劃,雜感極端夸大,一不提防電量就飚上去了。它數據庫中,前5秒鐘充氣最快的手機,不是之一,是第一。而40%往上的電量,可領會為是在65w快充,以是其最后沖線功效并不夸大。
這不是個例,廠商連接提高的充氣功率,基礎上都是在最發端的幾秒鐘發力,基礎都是在提高40%電量以次的充氣速率。不管是150w仍舊120w,在常用的40%-80%階段,本質基礎都是60w級別,這是它們的總充氣時間長度都拉不開差異的要害因為。
固然真我gt neo3的150w真實在前3秒鐘功效拔群,固然廠商不停沖破是功德,但比起連接刷峰值功率(充氣頭分量和本錢成倍提高,干電池密度也所以低沉),提高中后段的功率,才是感知越發鮮明、本錢越發符合的全力目標。
**要對高功率快充有理性的認知,即使用戶從來只會看最后充氣時間長度,那就濫用了高功率快充的中心價格,并且也會滋長ui充溢的歪風。
歸納:隔空交戰
固然都是天璣8100,但真我gt neo3和redmi k50是設定實足各別的產物。真我gt neo3是輕量化、相機和快充加強本子,而k50是2k屏+67w+5500mah干電池。
150w快充的真我gt neo3和2k屏的k50都是劍走偏鋒。對立來說,真我gt neo3沒那么偏重某些學科:
真我gt neo3干電池偏小、屏幕中規中矩,表面和手感ok,主攝和充氣是中心長板。不認側邊螺紋和miui,又或感觸2k屏徒增功耗的用戶可沖;
k50是偏重某些學科生,更是善于生,表面、拍照和側邊螺紋會勸說退出局部用戶,但單靠2k屏和5500mah干電池就能圈粉多數。
講原因,本來兩臺呆板是隔空交戰、錯位比賽,它們的是非處分辨宏大,基礎打不到一道。但這才是性價比機型的正軌,有側中心本領遏制好本錢。各有是非的良性比賽,總比莫大好像的手機,強行比價錢來得風趣。
正如筆者之前的指摘:挺好的,錯開比賽。屏幕**合眼選了k50,相機/表面/快充**合眼選了高配gt neo3。選起來不吃力,雙方也罵不起來[旺柴]
寰球很大,用戶需要五花八門。有人把手機比方臺式機,鞋盒機箱就夠了,表面手感都是假,還不如好屏幕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干電池本質。也有人把手機比方車,既要開得爽,也要看得爽,那天然會有更多的考慮衡量和選擇。
仍舊魯迅說得對:領會本人的需要長久是第一需要。
正文原作家為陳國安,連載請證明:根源!如該文有不當之處,請接洽站長簡略,感謝協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國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32924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