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Redmi K50電競版測評:關于“游戲手機能否作主力機”的答案》來源于:由作者:陳晟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就在剛剛,Redmi K50電競版“又”發布了一遍。關于它的外觀設計、詳細配置規
就在剛剛,Redmi K50電競版“又”發布了一遍。關于它的外觀設計、詳細配置規格,乃至常常被當作One More Thing留在最后的聯名版都已提前曝光了。所以今晚的發布會,更像是公布價格環節。
事實上,除了價格競爭之外,從目前已經發布的幾款驍龍8手機來看,除了“友商”小米12系列在**上有所區隔之外,其他驍龍8機型與K50電競版基本都處在同一價位段。
所以,我們本次測評也會主要以游戲體驗為主,在探尋K50電競版體驗差異點的同時,也可以幫大家從目前多款同類型驍龍8手機中做出更好的購買決策。
性能釋放的同時兼顧溫控
既然是電競版,首先要看的當然還是硬實力。如果和去年K40游戲增強版相比,這次K50電競版在硬件上的加料就多得多了。
除了全新一代驍龍8,還同時堆上了滿血版LPDDR5內存+升級版UFS 3.1閃存,這規格其實已經相當于之前的超大杯Pro+版了。針對游戲體驗,額外還加上了可能是目前業界面積最大的雙VC散熱。簡單來說,K50電競版這個底子是打好了。
來看跑分。雖然跑分數據不能完全代表手機的性能體驗,但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機廠商對于SoC的調校,尤其是新平臺。
在GeekBench5和安兔兔上,K50電競版性能模式下都跑出了近期幾款驍龍8手機中的較高水平:GeekBench5單核1225,多核3768;安兔兔101W+,都是在正常20℃左右室溫環境跑出的。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安兔兔這種瞬時重負載的跑分場景,跑下來機身背面的最高溫度也在43.5℃,這個溫控也屬于比較優秀的水平。從中可以看出,除了系統調度方面的優化外,K50電競版的全新散熱系統,還是有點東西的。
安兔兔跑下來機身背面最高溫度在43.5℃
在實際游戲場景中也是如此,一局《王者榮耀》后,機身最高溫度44.3℃,20分鐘《和平精英》后,機身最高溫度測得44.7℃,依然屬于溫熱。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在玩這些游戲的時候,都同時插著線連接電腦在測幀率,從發熱分布可以看到,電源接口處的溫度幾乎感覺不到上升。這和我以往體驗的手機在散熱表現是有明顯不同的。
20分鐘《和平精英》后,機身最高溫度44.7℃,底部接口則依然是正常溫度水平
得益于K50電競版的熱源分離布局和分區控溫,使處理器熱源與充電熱源分開,處理器與電池上半部分用一塊面積4015mm2的新一代超薄不銹鋼VC覆蓋,副板兩顆充電IC則由一塊面積845mm2的副VC覆蓋,并采用3D段差結構,令VC與熱源緊密貼合,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也就有了K50電競版的4860mm2超大面積雙VC,以及上述良好的散熱表現。但到了負載更大的《原神》60幀最高畫質下,不得不說對于手機散熱仍是嚴峻的考驗。體驗20分鐘,機身背面的最高溫度超過了47℃,手掌直接接觸的金屬邊框體感還要更高。
《原神》60fps最高畫質,機身背面的最高溫度47.5℃
而在默認畫質水平下,K50電競版測得的發熱情況,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并沒有太大區別。整體來看,K50電競版在保證驍龍8性能釋放的同時,也做到了兼顧發熱控制。
在該堆料的地方堆足料
之所以在一開始就強調K50電競版的散熱表現,因為不止是手機廠商,越來越多的用戶,尤其是游戲玩家,都已明白,對于驍龍8這樣的高性能旗艦平臺,需要更為極致的散熱系統,才能保證性能的穩定輸出,更是良好游戲體驗的基礎。
K50電競版的散熱表現,與穩定的游戲幀率也實現了相輔相成的效果。實測K50電競版《王者榮耀》120幀模式平均幀率為121fps,《和平精英》平均幀率89.9,兩者幀率變化都在1fps以內,達到了電競級水平。
《王者榮耀》
《和平精英》
《原神》
在發熱明顯上升的《原神》上,則體現出除了溫控之外,K50電競版在性能釋放上也有激進的一面。在《原神》場景下平均幀數達到了56.5fps,并且沒有任何的異常波動,后半段沒有打斗場景,又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提升。
就《原神》來說,K50電競版可以說是目前為止的驍龍8機型中表現最好的。在這種靈活的性能調度和溫控策略下,K50電競版的游戲體驗可以用優秀來形容。
但是真正讓其**“電競版”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游戲手機并不可少的肩鍵。這也是從去年的K40游戲增強版上繼承而來,保留了彈出式設計,并將撥動開關的磁鐵數量增加至8顆,開關手感可以明顯感覺到穩定性增強,沒有晃動感,按壓回彈也更強,帶來了實**中更好的打擊感。
如果你正想入手游戲手機,那么建議先實際上手體驗一下它們的肩鍵手感。我感覺對于喜歡玩吃雞類游戲的玩家來說,K50電競版實體肩鍵的**作感受應該會為其增加不少的吸引力。
除了更好的打擊感之外,肩鍵功能還第一次帶來了分段觸發機制,即肩鍵按下、抬起可以分別對應不同**作,比如《和平精英》中,我將其設置為按下開鏡,抬起開槍,瞄準和開槍一個動作完成,這才是真指哪兒打哪兒。
此外,對于游戲用戶看重的馬達,K50電競版首發了CyberEngine超寬頻X軸馬達1016,是目前安卓最大尺寸X軸馬達,振動更強勁,并已經與《和平精英》做了適配。日常使用中,像桌面長按圖標、音量調節、設置鬧鐘等場景都有很明顯的振動回饋感。
深入使用后,還可發現K50電競版也有著游戲手機在細節處堆料的特點。比如,為增強外放表現,K50電競版在常規立體雙揚基礎上,兩側各增加一顆**高頻揚聲器,相當于雙中低音單元 + 雙高音單元的四單元揚聲器系統,不夸張的說,聲場堪比平板。
揚聲器開孔也全部做了上移處理,在橫握游戲場景下,不會出現手掌遮擋的情況,同時還搭載了游戲三麥克風,游戲語音更順暢。
可以看出,這次K50電競版無論是硬件堆料、內部堆疊,還是外觀設計上,都更具有游戲手機思維了。如果說去年K40游戲增強版是Redmi的試水,那么K50電競版則代表了其進軍游戲領域的成熟之作。
極致性價比之上的游戲體驗
外觀設計上,我這次拿到的是K50冠軍版,它基于K50電競版12+256GB版本打造,除了涂裝和包裝配件有些不同外,使用體驗并沒有區別。
作為聯名設計來說,K50冠軍版的外觀設計在K50電競版的基礎上做到了克制,同時背部又融入了眾多F1賽事及AMG-F1車隊專屬元素,奔馳星耀Logo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還有代表性能的AMG標志,而Mercedes-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則是此次K50冠軍版的合作伙伴梅賽德斯-AMG F1車隊。
還有如AMG-F1專屬綠色中腰線、AMG-F1專屬綠色呼吸燈、F1方格旗圖案等。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與眾不同的聯名款。另外,K50冠軍版采用專門設計的禮盒包裝,并標配120W GaN充電器。
這次K50電競版使用了4700mAh雙電芯方案,支持120W快充,17分鐘充至100%的快速電量補充,重度游戲玩家來說,也可以消除續航焦慮。
說到手機本身,手感上最特別的還是它這次改用了全直邊中框設計,后蓋玻璃四邊等深設計,相鄰邊不再有高低落差,去曲就直,風格更趨硬朗。凌厲的機甲線、閃電閃光燈、1600 萬色氛圍燈繼續保留,就連容易被忽略的揚聲器孔,都采用了X型設計,電競氛圍有的。
從整體使用上,相比上代K40游戲增強版來說,K50電競版更像游戲手機了,那就引出一個問題,這樣的產品可以作為日常主力機型購買嗎?
首先必須強調,K50電競版最適合的無疑還是重度的手游愛好者,對這類用戶來說,它沒有了傳統游戲手機的厚重和浮夸的外觀和體積,同時對性能和散熱的針對性優化,極致性能釋放又達到了游戲手機的體驗。
此外,和前作一樣,K50電競版維持了側面指紋按鍵,正面還是一塊6.67英寸的OLED柔性直屏,120Hz高刷。不同的是,為了解決OLED屏幕低頻PWM調光易產生的視疲勞問題,K50電競版還搭載了1920Hz高頻PWM技術。這樣的頻閃范圍,能夠有效保證在暗光條件下看屏幕不會對視力造成損害,作為日常主力機使用當然也是很有用的。
更重要的是,Redmi做旗艦手機還有一條眾所周知的前提,那就是極致性價比,這也讓K50電競版天生適合要求性價比的游戲玩家。
當然,它也有游戲手機的一些弱項,最明顯的就是相機系統,主攝6400萬像素的索尼IMX686,一款老CMOS,成像滿足日常隨手拍,副攝800萬超廣和200萬的微距也是乏善可陳。實際上,前代2000元級的K40游戲增強版、千元級的RedmiNote10 Pro都是同款配置。
也就是說,為了控制成本,相機就成了游戲手機常見的取舍的地方,如果你注重手機攝影,那么它可能并不適合充當主力機。而如果是游戲愛好者,那么它會是一款很好的主力機選擇。
今年的K50宇宙,以K50電競版開局,加入驍龍8機型目前焦灼的戰局,所面對的競爭壓力必然是不小的,畢竟友商們都已經提前發布、調價,并且也都拿出了硬核的配置。在目前iQOO 9系列、一加10 Pro、真我GT2Pro這一眾同樣主打游戲體驗的手機,K50電競版又是否值得選呢?
從以上能否作為主力機選擇的分析也可看出,K50電競版雖然硬件舍得堆料,但也沒有舍棄刀法,尤其是針對游戲玩家,其刀法更顯精準,細節該加料的加料,成本控制也沒含糊;而競品則更多偏向水桶機,刀法沒那么明顯,價格也更高。
所以你想要一款極致性價比,游戲體驗又不打折扣的手機,那么我會優先推薦K50電競版。更高預算,或想要更全面的功能體驗,便可以選擇其他幾款,或者再等等,你懂的。
本文原作者為陳晟,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22218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