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看同人的95后長大了》來源于:由作者:陳永釗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蓬勃生長的“烏托邦”。
“同人是什么?——是無數對作品美好幻想與期許匯集成的平行宇宙。”這句話出現在“剪刀手軒轅”與“小貍
蓬勃生長的“烏托邦”。
“同人是什么?——是無數對作品美好幻想與期許匯集成的平行宇宙。”這句話出現在“剪刀手軒轅”與“小貍言”剪輯視頻《同人的意義》的文案開篇,該視頻在微博也有超過五百萬的播放。
在大多數語境下,“同人”指的是愛好者對動漫、游戲、電影、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再創作。國內受眾對于同人文化的接受由來已久。按照現今對于同人創作的定義,《三國演義》實際上可以說是《三國志》的同人**。
國內的同人市場也已經發展為頗具規模的龐大體量,兩個月前結束的上海COMICUP28展會,連續兩天都有不少同人受眾繞著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走完長達4公里的進場路,只為了買到自己心儀的同人產品。
著眼于同人市場的發展,藝恩數據在近日發布了《二次元衍生創作行業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對現有的二次元衍生創作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剖析,其中明確指出,二次元衍生行業在近年來迎來高速發展,LOFTER、B站、半次元等具有代表性的同人創作平臺,也在不斷涌現并發展壯大。
(圖源:藝恩數據)
無論受眾的本意如何,這片原屬小眾、基于熱愛構成的“平行宇宙”,正不可避免地飄向更為主流的方向。
國內同人圈,浮沉20年
在大眾眼中,同人圈近年來正在逐漸浮出水面,但二次元衍生創作的浪潮,已經在互聯網的角落積蓄了近20年的暗流。
上世紀90年代,**對于動畫市場限制放寬,開放的政策之下,不少國外的動畫引入,國產、中外合作的動畫作品也逐步出現,為早期的同人創作提供了題材來源。
1998年,桑桑學院網站成立,**內地首個網絡同人圈誕生。網友們在這個網站上發布同人**,現今的知名作家馬伯庸、江南都曾是瀏覽這個同人網站的一員。世紀交替之際,國內同人圈最受歡迎的作品分別是《灌籃高手》《圣斗士星矢》和《銀河英雄傳說》,圍繞這三者進行討論創作的同人圈層也被稱作“世紀初三大同人圈”,《灌籃高手》的流川楓和櫻木花道是當時最火的CP之一。
隨后,相對垂直的同人文化圈層開始出現。受當時的中文網絡社區興起的影響,早期的同人平臺多以論壇為主。2002年活力吧論壇注冊域名,一年后在站內專門分設了哈利波特版,后者在日后逐漸成為了中文網絡最大的哈利波特主題論壇。
2003年百度貼吧出現,為同人創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但不失圈層化特色的交流陣地,《超級女聲》選秀時期超女YY無限吧、緋色超女吧有大量的選手同人文產出。2007年的A站、2009年的B站和微博,都成為了同人文化的創作平臺之一。
同時,同人創作的形式隨著AC**業的發展不斷拓寬,原本單純的文字、繪圖等創作方式,也拓寬到視頻剪輯、COSPLAY、同人歌曲創作等多種形式。
因為同人群體的圈層屬性,承載同人創作內容的平臺也出現了多元化的局面。B站成為視頻剪輯的主要發布渠道,網易LOFTER的同人創作多為圖文形式,半次元則更為垂直化,在COSPLAY板塊表現突出。
(圖源:藝恩數據)
不同的平臺也各有其特色和優勢。以圖文同人作品為主的LOFTER為例,它最初是網易推出的輕博客產品,因為界面設計較為簡約,主要用戶也更傾向于文藝青年、攝影師等群體。
直到2014年前后,蝴蝶藍發布于起點中文網**《**高手》爆紅,**角色眾多、人物設計鮮明并有大段留白,適合進行同人創作,催生了國內頗具規模的《**高手》同人圈層。而當時晉江的同人文庫“36大院”被整改,論壇“榮耀第十區”是注冊登錄制度,滿足不了整個圈子日益擴大的體量。
這時,以圖文內容為主的LOFTER被同人圈注意到,它自帶的TAG標簽方便同人作者們建立自己的圈層,互不打擾,又有愛心、推薦、榜單等互動機制,愛好者們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同好,吸引了大量同人創作者涌入。之后,其他非《**高手》粉絲的同人作者也紛紛進駐LOFTER,逐漸形成了“在LOFTER發布同人文/圖”的慣例,為LOFTER成為國內同人文化聚合地之一奠定了基礎。
《報告》顯示,有55%的用戶平均每天會將1-2小時的時間花費在使用LOFTER上。當前,LOFTER已經有超過30萬創作者,注冊用戶數量在2020年底的統計數據是超過8000萬,其中88%都是95后人群。
這也讓LOFTER成了聚合年輕人的內容社區,能夠孵化創作者和粉絲,也能夠在此基礎上成為二次元作品的宣傳推廣重地,助力IP的生態發展。
同人受眾的多種可能性
伴隨著國內互聯網社區發展和年輕受眾群體的成長,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的二次創作圈子和同人市場,已經開始向主流進發。
同人創作是IP核心粉絲情感抒發的途徑,愛好者們能夠通過同人創作,補全原有作品中的遺憾,甚至拓寬IP的邊界。LOFTER就曾經舉辦過同人創作活動,主題是圍繞現有動畫、游戲、**作品中已經逝去的虛擬角色進行創作,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同人創作成為了年輕受眾群體的娛樂消費方式。《報告》調查顯示,有87%的受訪者認為二次元衍生鼓勵創新,為有才華的創作者提供了創作空間。通過同人創作接觸產業的創作者比比皆是,日本fate系列的創作者TYPE-MOON,就是同人社團起家;國內鷹角網絡創始人、《明日方舟》制作人“海貓絡合物”,曾經也發布過《東方project》的同人繪本。
從人群畫像來看,《報告》指出,根據公開數據估算,二次元愛好者中未成年人僅約占整體的20%,成年愛好者中女性占大多數(63%),職業分布方面公司職員和學生占比達到74%,居住在一二線城市的愛好者占比也達到了67%。消費水平方面,有73%的上班族愛好者月消費在3000元至8000元之間。
(圖源:藝恩數據)
主要受眾畫像是居住在一二線城市、有穩定消費水平的成年女性,這意味著同人市場具有極大的消費潛力。有62%的衍生創**好者都為此消費過,并有55%的二創愛好者表示因同人為原作進行過消費行為。
其中,參加線下漫展是最為常見的消費行為。每年舉辦兩次的上海COMICUP同人展,是當前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同人展會,今年6月舉辦的第28屆COMICUP中,同人館有近4000個同人攤位,COMICUP28也吸引了超過100家展商、200家服裝品牌進駐。
CP28《時空中的繪旅人》展臺
同人市場:在修正中成長
在走向大眾的過程中,同人圈本身也面臨著和其他圈層、大眾文化的沖突,有同人創作者會對真人明星及其飾演的角色進行同人創作,但是明星粉絲會認為這種衍生創作是對明星本人形象的傷害,兩者之間會出現摩擦。
更大的爭議來自版權方面。由于二次創作的法律定義不夠明確,行業也缺乏統一的標準,現下經常出現同人創作者和版權方之間的矛盾,尤其體現在同人創作者的盈利方面。
同人創作者們的內容創作,歸根結底還是建立在原作IP的基礎上,可能會對官方的盈利造成損失。而有不少同人愛好者也認為,同人創作能夠吸納更多人關注原作,版權方享受了同人招攬來的粉絲再禁止同人的行為,屬于“過河拆橋”。
國產動畫《刺客伍六七》官方出臺的第一版同人創作指引中,“規模在1000元以下、向官方申報授權”引發了較大爭議。不少同人作者認為1000元的標準太過嚴格,對于一些同人本來說1000元甚至不夠負擔本子的排版、設計和打印裝訂成本。之后《刺客伍六七》官方重新修訂了同人創作指引,承認對于同人文化缺乏足夠了解,向粉絲致歉,并將“同人申報”“注意形象”等細則作廢。
(圖源:微博)
這種爭議的源頭,往往是版權方對同人創作的文化和運作不夠了解,以及版權方與愛好者缺乏足夠的溝通機制。“英美的法律里,現行的討論中一般都已視同人為所謂‘合理使用’,不侵犯版權擁有方的權利,”**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鄭熙青博士曾表示,“哈佛法學院教授勞倫斯·萊斯格提倡一種適合互聯網時代的‘混剪文化’,而這種文化就需要更加寬松的知識產權規則。”
對于當前的國內同人市場來說,較好的處理方法是在創作IP時就公布同人創作的規章制度,對衍生創作保持鼓勵的態度,并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
同人文化盛行的網游《劍網3》就為小規模盈利的同人創作開辟過“綠色通道”,規定在漫展等線下活動中售出的周邊產品,總價值不超過1萬元的屬于同人范疇,無需向官方申報。LOFTER也宣布將舉辦同人文化主題沙龍活動,發揮平臺的橋梁作用,連接創作者和IP方,共同探討同人創作的未來。
(圖源:劍網3)
國產動畫《羅小黑戰記》在發布關于同人創作要求的微博結尾,曾經以“同人圖是作者的無上幸福”來描述二次創作對于原作者的情感連接,同時感謝粉絲的喜愛。
如他所言,同人是基于“喜愛”創作的衍生內容,希望這份承載喜愛的樂土,能在平臺、創作者、版權方的溝通之中,飄向主流。
文 | 龍承菲
編輯 | 趙普通
本文原作者為陳永釗,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永釗,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409270104.html